美文网首页想法心理简友广场
别再只会说教了,智慧的父母都帮孩子的人生做减法

别再只会说教了,智慧的父母都帮孩子的人生做减法

作者: 沫如逸夏 | 来源:发表于2024-01-31 20:21 被阅读0次

在教育学上,有一种“割草机式父母”,说的就是这种过于在意、过度干预孩子的父母。

他们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却不知,他们替孩子扫平一切障碍的同时,也挤掉了孩子的生长空间。

综艺节目《敞开心扉的少年》中,就有这样一位能干的妈妈,孩子的衣食住行,都由她一手“掌管”。

从准备早饭,到给孩子喂饭、擦嘴、刷牙、穿鞋,她像个陀螺一样忙个不停,而孩子全程连手都不用伸。

在妈妈的过度养育下,儿子即便已经8岁,生活技能却基本为0,不会穿衣、系鞋带、用筷子,连喝个酸奶都能洒自己一身。

也因为自理能力太差,儿子在学校经常被同学嘲笑,但他又无可奈何,因为他打心眼里觉得:“爸爸妈妈不在,我就是什么都不行。”

育儿专家李芷怡在《儿童敏感期成长指南》中曾指出:不少父母以爱之名为孩子做事,事实上只是让孩子更依恋自己,仅此而已。

一个尽心尽力为孩子操持一切的父母,看似为孩子付出了100分的精力。可也在不知不觉中,剥夺了孩子的成长,生生剪掉了孩子一飞冲天的翅膀。

热播剧《消失的孩子》中,袁午从小就是在妈妈的过度保护下长大的。

生活上,妈妈事无巨细地为他操心,大包大揽,生怕他累着;

社交上,妈妈也一一帮他分析好该跟谁聊什么话题,跟谁疏远跟谁亲近;

袁午做任何事情,妈妈都会在背后横加干涉,充当私人管家、辅导员。

所以在妈妈的包办下,袁午虽然顶着“学霸”、“名校”的光环,但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生存能力都一塌糊涂。

他胆小、懦弱,独来独往,不敢跟人打交道,和人说一句话需要自己演练一整天。

他不知道如何融入到同事中去,不知道该如何与上司相处,更不会解决生活以及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状况。

母亲的突然去世,更让袁午的人生一下子进入了至暗时刻。

他被单位辞退,就开始用赌博来逃避现实,欺骗自己,欺骗父亲。

父亲也去世后,他就将父亲的尸体藏了起来,只为继续冒领父亲的退休金。

爱孩子、为孩子付出是父母的天性使然。但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练不出千军万马。

对孩子过分在意和用力,虽护了孩子一时,却也让孩子越来越软弱,永远无法长大成人。

上海犹太母亲沙拉曾在她的教子书《特别狠心特别爱》中,一再指出:

中国的父母,不是不爱孩子,不懂得怎么爱孩子,而是给孩子的爱太多。

不懂爱的父母,不断在做加法,结果大人疲惫不堪,孩子痛苦不堪。

而智慧的父母,则擅长给孩子的人生做减法。

1. 减帮助,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少年发声》里有这样一位妈妈,她从不把女儿捧在手心里,也很少照顾女儿的生活,只要女儿能做的事,她都放手不管。

所以她的女儿,刚上小学,就会自己做简单的饭菜。

大一点后,还能自己过马路,坐公交,乘地铁。五年级时,已经可以独立去菜市场买菜了。

如今女儿初一了,独立又能干,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都不用人操心。

妈妈说:“我很爱她,这些,就是我对她的守护。”

作家安娜·昆德兰曾说:“父母最成功的爱,不是把孩子留在身边,而是培养孩子独立,对孩子放手”。

成长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

真为孩子着想,就不要替孩子做太多,向后退一步,孩子才能在磨炼中练就一双坚硬的翅膀,奔赴未来。

2. 减干涉,多给孩子摸索的空间。

美国明尼苏打大学儿童发展学院长达30多年的跟踪研究表明: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重要的并非是灌输了多少知识,给了多少指导。

而在于帮他们形成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品质,如专注力、自控力、好奇心、责任感、勇气和自信心等。

而这些品质的形成,恰恰需要父母放权,少说、少管、少要求、少担忧。

就像华为天才少年张霁的父母,从不紧盯学习,而是尽可能给他机会去思考,选择;给他空间去试错、探索。

从而培养张霁的思考力、求知欲、自信心等软实力。

所以,与其要求孩子按着你的规划成长,不如放权让他按着自己的想法成长。

自己说了算的人生,才是孩子主动进步的源泉,也是孩子跌倒了能爬起来的动力。

3. 减管教,多注重自己的提升

上海光华剑桥校长雷冬冬曾说:

“与其每天都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孩子身上,试图掌控孩子成长的每一秒钟,做父母的不如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作为一名妈妈,她一直致力于自我成长。

她爱读书,爱工作,并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自己的教育事业。

看着妈妈努力上进的背影,女儿不需要管,也不用催,自己自觉学习。

初三毕业后,女儿就独自前往英国求学,最后考上了牛津大学。

对此,女儿感谢道:“我成长过程中,妈妈给我的时间不多,却做足了榜样。”

正如有句话说的:教育无他,唯榜样而已

父母与其过分关注孩子、做无用功,不如把心思和精力,多花在自己身上,不断学习和提升。

当你往高处飞,孩子自会紧随其后。

“最好的教育,就是无所作为的教育。”

不是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才叫用心,也不是把时间都投入到教育上,才叫负责。

少一点保护,孩子才能多一点磨炼。

少一点干预,孩子才能多一点探索。

少一点说教,多一点榜样,孩子前进才有方向。

相关文章

  • 加减

    做加法是本能,做减法是智慧。 人生下来是,什么都想拿,却很有限,等真的不能全拿的时候,就要做减法,做减法要比做加法...

  • 关于家务

    别说帮妈妈做家务,看到一个小视频说不要对孩子说帮妈妈做家务 为什么呢!因为家是孩子和父母共同的家,客厅厨房等都属于...

  • 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孩子

    今晚观看了教育专家直播《做智慧父母,育优秀孩子》,感受颇深。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每位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

  • 做减法才是人生智慧

    我们从小就是在不断学习中得到成长,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不断给自己加上各种各样的东西,我们习惯性的给自己不断增加东...

  • 家庭教育的六种爱

    现今都提倡做智慧的父母,那智慧的父母应该如何爱孩子才是科学的呢? 首席教育专家卢勤在《把孩子当孩子》这本...

  • 做减法的智慧

    投资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听到这个,我从毕业之后就喜欢分散买基金,今日总结,发现基金亏的亏,挣的挣,总收益还是不错的...

  • 人生需要做减法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内容是吴军的《见识》第二章:人生需要做减法 人生做减法,这是一种生活智慧。对于我来说,有着...

  • 人生的智慧在于懂得做减法

    人生在世,有人喜欢给自己挣得很多的东西:财富、人气等等,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人生需要做减法。 一个人行走在...

  • 聪明的人,都在给人生做减法

    有人说,到了一定年龄,我们应该学会给人生做减法。给人生做减法,是一种成熟。 给你的生活做减法:过不持有的极简生活。...

  • 《小狗钱钱》中的3个故事

    001 减法 做减法这个观念我们在很多地方都看到过、听到过,比如说《少做一点不会死》、《见识》里面都谈到了给人生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别再只会说教了,智慧的父母都帮孩子的人生做减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ja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