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篇第二)

《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篇第二)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3-08-20 10:35 被阅读0次

昨天说的三阴三阳的离合情况,岐伯说的好多穴位我没搞懂,看来一时半会也搞不懂,不管了,我还是先粗略的看一遍,然后第二遍,第三遍的读可能会好一点。

帝曰:愿闻三阴。

岐伯曰:外者为阳,内者为阴,然则中为阴,其冲在下,名曰太阴,太阴根起于隐白,白曰阴中之阴。太阴之后,名曰少阴,少因根起于涌泉,名曰阴中之少阴。少因之前,名曰厥阴,厥阴根起于大敦,阴之绝阳,名曰阴之绝阴。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厥阴为阖,少阴为枢。三经者,不得相失也,搏而勿沉,名曰一阴,阴阳㻬㻬(此两字为错字,手机查不到,字典也没查到)

红线内两字不认得

传为一周,气里形表为相成也。

皇帝说:希望听你讲讲三阴的离合情况。

岐伯说:在外为阳,在内的为阴,所以在里的经脉称为阴经,行于少阴前的称为太阴,太阴经根起于足大趾之端的隐白穴称为阴中之阴。太阴的后面称为少阴,少阴经起于足心的涌泉穴。称为阴中之少阴,少阴前面称为厥阴,厥阴经起于足大指之端的大敦穴,由于两阴相合而无阳,厥阴又位于最里,所以称为阴之绝阴。因此.三阴经的离合分开来说,太阴为山阴之表为开,厥阴为主阴之里为阖,少阴位于太、厥表里之间为枢。然而,这三者之间不能失去联系,脉象搏动有力而不过沉,所以合起来称为一阴。阴阳之气运行不息, 递相传注于全身,气运于里,形立于表,协同完成人体的生命活动。

今天这两个字,怎么查都查不到,希望有识之士,看到能告诉我这两个字该怎么读,代表什么意思。谢谢朋友帮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帝内经》(阴阳离合论篇第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yjjm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