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写关于「走路与专注」这件事。
起因是,有天学生问我「怎么修炼专注力?」而引发的一连串思索。
它切确地触及了正念(Mindfulness)练习的核心,也为"如何练就专注力"这个抽象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具体且能操作的方式技巧。
平日一有空,我有"念佛号"的习惯。
即想起尼姑、和尚们于平日行走时,会持手串边拨动珠子边念佛号,这引起了我的疑问!
这会跟「行禅」有关吗?
这是否就"不专注于行"了呢?
当即请教妙静师父,她说:「"走路行禅"和"念佛号"这两者,既有相似性又有本质上区别。它们都是训练专注的方法,但所专注的"所缘境"(即注意力的对象)完全不同。
和尚们行走时「持珠念佛」,这本身是一种高度的专注,但并非"行禅";而更接近于"经行"(有人说"行经")或"动中修"。这块待以后拔空再来详细理解。
继续回到对「走路和专注」的"实践延伸"上。
那如何系统地将「走路」升级为「专注力训练」?
【成功的小体验】会积累信心。
不必一开始,就要求自己走半小时不分心。可以"从家门口走到电梯口的这20米"开始,或者"今天下楼取快递,不坐电梯的这段路"开始。
再来,很关键的用上你的五感六觉,调动自己的多重感官,不仅仅是感受脚底(之前,只是用脚去感觉)。
以耳朵倾听走路时,风吹过的声音、鸟叫声,甚至自己脚步的沙沙声;
两目专注于眼前几米内的路面,留意平时忽略的细节,比如路面的坑洞、地砖的纹理、一片落叶的形状。
感受风拂过皮肤的温度,衣服与身体摩擦的感觉。用你的整个身体去感觉:感受膝盖的弯曲、手臂的摆动、重心的转移。
纵然我们这么专注,还是会走神的。「走神」是大脑的正常工作方式,没有失败。
接纳不经意的"走神",不去评判;一旦察觉,不带任何自责地、轻轻地把注意力拉回来即可。
关键:不在于"不走神",
而在于能否察觉到"我走神了"。
这"察觉-返回"的过程,才是练习的核心。
从修行的角度看「专注聚焦」。
「专注」是状态,是心法,是内在的修为。它是一种弥漫性的、稳定的心境能量,如同心静在广阔的湖面上。
「聚焦」是动作,是技法,是外在的应用。它是将"专注"这股能量,投射到一个明确点上的行为,如同用凸透镜将阳光聚焦生火。
先有「专注」的心力,
才有「聚焦」的效能。
内心一片散乱慌张(无法专注),却强行要求自己聚焦于某个目标,只会带来内耗和焦虑。这就像不平静的湖面,是无法映出清晰的明月。
当通过“走路”这样的练习,培养了深厚的"专注"底蕴后,"聚焦"就会成为一种自然流露的结果,你能轻松地将心神收摄于当下最重要的事情上,很高效且从容。
邀请你不妨一试再试试。
人生所有的学会,都是打心底愿意并不断坚持试出来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