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伯乐主题写作之【永·恒】
第八章 复员归乡
这一年的秋天,下河屯陈永胜家老二陈立武要复员回家了,消息像长了翅膀,迅速传遍了整个下河屯。回来的这天清晨,陈永胜家的小院便挤满了人。大人们脸上带着关切与敬佩,小孩们则好奇地踮着脚尖张望。陈永胜老婆早早的就在大炕上铺了一床崭新的大花被,准备给儿子回来坐。
陈永胜家是下河屯子唯一满族人家住户,在下河屯王国成家的后街住,有四间房子,已经破旧了,西面窗户玻璃已残破不全,用塑料布挡上,破损的塑料布被风吹的哗哗响,家里共生有四个儿子,二个姑娘。作为满族后裔,至今还保留着一些独特的风俗。每到八月十五,他家院子里便热闹非凡,在院子中央,放上一桌子月饼、水果等不同供品,家里的大人孩子围绕着桌子载歌载舞,欢声笑语回荡在夜空;过年时虽不供家谱,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讲述着家族的故事,独自传承满族的一些生活习俗。二儿子当年小学毕业就没有念书,家里也困难,老大陈立文当年因为和上河屯子队长家里姑娘好上了,由于家里没钱结婚,和父母闹了别扭,一气之下上吊死了。陈永胜看看家里面真的是穷的叮当响,狠狠心就让老二去当了兵,剩下的老三陈立双、老四陈立全还小。
过了晌午,下河屯村口的老槐树正掉落金黄的树叶。一些在地里面干活的人陆续回家了,屯子里面小孩子们听说陈立武要回来,早早的吃完午饭就跑去陈家那个破院子里等着。
太阳刚刚偏西一点,陈立武踩着那永久不变的家乡黄土路进村时,帆布包上的五角星磨得发白,裤脚还沾着长途跋涉的草籽。远远望见自家土墙上的白灰,(盖不起大石头房子的人家,就用一些小石头在里面建正面墙垛,外面刷上白石灰盖住小石头。)他的喉结滚了滚,四年前自己从这里当兵走时,母亲给他绣了个带鸽子图案的烟口袋,如今那小鸽子早已褪色,却像烙在骨血里的印记,跟着他挺过了走过了四年的军旅生涯。
阳光普照,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面无云,在村子中央陈家那座小院格外扎眼。陈立武背着行囊,手中拎着网兜,站在院门前,望着那扇熟悉的木门,心跳愈发急促。离家四年了,战场上的硝烟仿佛还萦绕在鼻尖,此刻终于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土。
母亲手中的活计瞬间掉落,颤抖着扑了过来,父亲则红着眼眶,努力克制着情绪,却在陈立武喊出那声“爹,娘”时,再也绷不住,伸手紧紧握住儿子的肩膀。
陈永胜老婆眼含热泪,头发苍白,拉着儿子的手哭了,一会又笑了,也不知是笑还是哭。
亲戚和邻居们说,“你宝贝儿子回来了,都出息了,你还哭个啥,你好日子马上就来了,还不让赶紧让儿子到炕上歇歇?”
生产队长徐成本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我们下河屯子风水好,出能人,又长得壮实了,又是一条好汉”。
说着,老两口把儿子引到炕上,炕烧着很热,炕上一床带麻花的被子显得格外扎眼。
陈立武几乎是被大家硬推到土炕上,在这里面驱散了他一路的疲惫与风,他坐在被上面,村子里大人小孩都扒着窗户往里看,院子里面站满了人。大家门问这问呢?立武都不知道答什么好?
陈立武坐在炕头,小心翼翼地取出当兵时拍摄的照片,那一张张泛黄的影像,将大家带回了战火纷飞的岁月。
“这是我们在部队的训练场、这是云南边防前沿,我们当时都写了保证书。“
陈立武缓缓讲述着,声音低沉而坚定。当说到有战友负伤,也有战友在枪林弹雨中逝去的年轻生命时,两位老人早已泪流满面。母亲轻轻抚摸着陈立武的脸庞,左看右看,确认儿子完好无损,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傍晚的热炕上,父亲吧嗒着旱烟袋,听他讲起他们在前线时如何用雨衣接雨水喝,突然用粗糙的手掌拍他后背:“老二啊,生产队长一个人忙里忙外,昨儿还说缺个懂组织人员的副手。”话音未落,窗外传来此起彼伏的脚步声,生产队长吃完饭,又来到了陈永胜家。屯子里的小孩们疯狂往陈家跑——他们要看当兵的照片,看照片里面的枪炮。
一会,民兵队长也来到了陈永胜家,大家在炕边坐着,也吧嗒着他那杆烟袋,说着话。
陈立武摊开一些当兵时的照片,小心翼翼的拿在手里,对来到他家的孩子们说:“小心点,别给我扯坏了,拿去看吧“。
民兵连长老郝说:“小屁孩子,会看什么,别给弄坏了,弄坏了饶不了你们。“
孩子们赶紧拿起照片,一溜烟的跑出去了。
民兵连长老郝凑过来,盯着陈立武:“怎么样,咱民兵队缺个副队长,会打靶的教头,来民兵队怎么样”。
生产队长徐成本接着老郝的话说:“生产队缺人手,虽然包产到户了,但生产队也得有人,做个副队长吧,你看行不行。“
凭借在部队里培养出的出色领导能力和坚韧品格,陈立武被推选为生产队的副队长。他将部队里严谨的作风和创新的思维带到了生产工作中,帮助包产到户的乡亲们如何开垦荒地、如何改良种植技术,如何联系苹果销售,让原本贫瘠的土地焕发出生机。
看着儿子事业逐渐步入正轨,父母满心欢喜,拿出多年积蓄,计划在原来四间房屋的基础上重新盖六间宽敞明亮的大瓦房。西面三间特意留给陈国军,盼着他早日成家。一时间,上门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大家都知道陈家老二立武是个有担当、有本事的好男儿。
同时,陈立武也加入了村里的民兵队,并担任副队长。他充分发挥自己在部队所学,精心组织民兵训练。烈日下,他以身作则,严格要求每一个动作;休息时,他耐心地为队员们讲解军事知识和应急技能。在他的带领下,民兵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不断提升。
每当夜幕降临,陈立武经常独自坐在院子里,望着天上的繁星,思绪又回到了部队。那四年的军旅生涯,是他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塑造了他的品格,也让他懂得了责任与担当。如今,他将继续带着军人的信念,在这片生他养他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篇章,守护着家乡的安宁与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