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肝与肾的原穴

肝与肾的原穴

作者: 小狮子的恋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3-18 11:43 被阅读0次


太冲穴,足背处第一个根脚趾骨与第二根脚趾骨凹陷处    爱生闷气的 一定要按

乳质增生绝大部分原因就是生闷气引起

百度百科:

功能作用:平肝息风,清热利湿,通络止痛。

主治:

1、中风、癫狂痫、小儿惊风、头痛、眩晕、耳鸣、目赤肿痛、口歪、咽痛等肝经风热病证。

2、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带下、滞产等妇产科病证。

3、黄疸、胁痛、口苦、腹胀、呕逆等肝胃病证。

4、癃闭、遗尿。

5、下肢痿痹、足跗肿痛。

大敦穴

大拇指指甲右边0.1寸处

月经不调 血漏 镇静作用

蠡沟穴 调节肝胆

百度百科:

蠡沟穴足厥阴肝经的穴位,是络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对此穴进行保健可以缓解、预防以下病症:性功能亢进,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疝气。

17点-19点 肾经当令  适合按摩  水生木 肾生肝 养肝可以先从肾起 

19点-21点 心包经当令 也适合按摩

肾经的 原穴 太溪穴 

太溪穴是人体穴位之一,是足少阴原穴。其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也就是说在脚的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然谷穴

然谷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于《灵枢·本输》,别名龙渊,然骨。位于在内踝前下方,足舟骨粗隆下方凹陷中。现代常用于治疗咽喉炎、膀胱炎、尿道炎、月经不调等病症,直刺0.5~1寸

相关文章

  • 肝与肾的原穴

    太冲穴,足背处第一个根脚趾骨与第二根脚趾骨凹陷处 爱生闷气的 一定要按 乳质增生绝大部分原因就是生闷气引起 百度...

  • 中医考研 | 针灸歌诀必背篇

    原穴 肺原太渊大合谷,脾原太白胃冲阳。 心原神门小腕骨,肾原太溪膀京骨。 包原大陵焦阳池,肝原太冲胆丘墟。 络穴 ...

  • 肾藏气血精津,调养五脏六腑(肝)

    中医认为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肝肾相关,所以有“肝肾同源”的说法。 肝肾同源主要体现在精血的互化上。肝藏血、肾...

  • 非经期出血的根本原因及治疗方法

    月经与肝、脾、肾均有关系,主要是肝和脾

  • 体质特点听课随想

    20220亚健康国家级继续教育会议听课有感 1,肝郁不仅仅与肝有关,与肾,寒,湿,脾胃,都有很密切的联系。肝肾同源...

  • 肝净,皮肤娇嫩;肾强,精力充沛!

    肝肾好,一切都好!肝肾不好,未老先倒! 养肾就是养命,肾不好,极易衰老!为什么这么说? 肝肾同源 肝肾同源”源于《...

  • 穴位诗其三·肾经太溪

    太溪原穴疗肾脏,肾是精根宜刺深。 充骨填髓侯地气,阴阳双补理冲任。 注: ①太溪是原穴,五脏病,针十二原。 ②肾藏...

  • [第14篇·彤欣]那些养肝滋肾的体式 2018.3.9

    我们常说的“精血”指的就是肾和肝。“肝肾同源”理论源于《内经》。 “肝肾同源”是指肝肾的结构和功能虽有差异,但其起...

  • 为什么一直提倡泡脚之一论肾经

    太溪定生暖 太溪穴为什么这么神奇?在中医看来,太溪穴是肾经的原穴,原穴的意思是既补肾阴,又补肾阳。太溪穴不但是肾经...

  • 老人转脚腕——帮助降压

    脚踝周围分布着肝、胆、脾、胃、肾、膀胱经的多个重要穴位,即五输穴中的输穴、经穴及原穴,为脏腑经脉之气血转输、运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肝与肾的原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kzkq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