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读书
心学录_天地物我一体

心学录_天地物我一体

作者: 如释 | 来源:发表于2016-08-21 12:13 被阅读137次
天方地圆人灵.jpg

一体兼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意思,其源可溯至孔墨孟程,后于阳明先生手里系统升华为三点:
一曰“仁”或“仁者”,即“大人”。先生说“一体之仁”,或说“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夫圣人之心,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二曰“天地万物”,先生是分别“天地”与“万物”而论的。以“天地”而言,多指生生之天地,万物和人由之而生,而万物和人之理也由之而生;少数指形体意义的天地,如“可见人心与天地一体”。
三是“一体”。“一体”是人心由“天地”感应之“良知”接应于“万物”而得到的人之境界,在此境界中“仁”或“良知”遍流而无间。所以是内在于“仁者”的“一体”,是基于“良知”的“一体”。
如是,心学之“万物一体”思想即为“仁者(良知) —天地—万物”三位一体。“良知”即“天地”之道之理,“而人之一点灵明为天地万物开窍最精者”,即与天地感通,故人心自然具有“良知”。但常人因其“私欲”之蔽而失本心”,需要不断经由“功夫”才能达“一体”的境界,而所谓圣人系“生而知之”而有“一体之仁”,也许就是佛学中斯陀含以上果位的再来人吧。
如此,人应对外界事物习练心外无物,格物致知,致良知,事上磨,终可达到“浑然与万物一体”的境界。如是,良知天理为本,大慈大悲为象,万物一体是用,凡人一旦革去私欲之弊,呈现良知之本,就达到了物我两忘、万物一体,即“仁者”的境界,即离苦得乐的境界。
其实佛学中的大乘也是此意,之前因难解大乘之心,不敢言佛。现在想来,如一个人身上,眼睛部分的细胞,头发部分的细胞,牙齿部分的细胞,大脑部分的细胞……也许他们彼此都认为对方与自己非同类,更别说同体了,然而其实都是一体的,焉知我等凡人,看他人、看动物、看树、看山不是此类情况呢?如果我们都是一个整体的细胞之一,那么你看到顺眼的人,也许就是和你处在同部位习性相近的细胞罢了,你感觉讨厌恶心的人呢,不过是那受伤发炎流脓部位的细胞而已,值得你悲、你怜,哪里值得你傲、你恼呢?
这样想来,贪嗔痴慢疑果真是毫无意义啊,如有缘有幸就此放下,哪里还有什么烦恼?所谓信仰、受持、修行,哪里是什么苦差?分明是安康宁静、是利己利他啊。
此篇为本阶段心学录终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欢迎交流,一起找到并回归我们共有的本源。

相关文章

  • 心学录_天地物我一体

    一体兼有泛爱万物、天地一体的意思,其源可溯至孔墨孟程,后于阳明先生手里系统升华为三点:一曰“仁”或“仁者”,即“大...

  • 咏物赋之生命一体(一)

    生命一体,物我融通 古代咏物赋在贯通物我之时,继承了原始的生命哲学,按照生命一体化的模式去表现物我之间的变形、互动...

  • 阳明心学245――万物一体

    阳明心学245――万物一体 (2020年12月7日星期一15:15) 学《为习录》四十一篇...

  • 物我一体(14)

    画画先练书法,一点没错。最近我画的少,因为时间基本都给了练字,但是,动笔一画,感觉就不同,描和写的感觉,那种...

  • 16良知不仅仅是良心(5)

    今天学习《传习录》徐爱录的第5条知与行是一体的。 在前面学习阳明先生的心学基本概念中已学习知与行的关系 :知是行之...

  • 王阳明之“知行合一”

    想了解心学,须要读《传习录》。 01 想了解王阳明心学,须要读《传习录》,且要读多遍。 有人讲,《传习录》不过是白...

  • 心外无物,心内无我

    阳明说心外无物,其实他还有另外半句话——心内无我。 心外无物,心内无我破了物我对立,确切的说,体悟到了物我一体。何...

  • 致知班功课31

    美好的一周从学习阳明心学开始,从聆听博仁老师的导读开始,今天继续学习《传习录》,天地之气息,原无一刻间断。...

  • 读《陆澄录》有感

    杜娟25日读《陆澄录》74-79节有感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为一体”,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心即理也等等,这一起...

  • 33、34、36从心学源头讲起

    姜忠学的心学课学习笔记 三、《同修传习录》专集 第32:从心学源头讲起 邓艾民注版本《传习录》第32、33、35条...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学录_天地物我一体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afm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