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交指挥部工作时,单位逢年过节都要给职工发放部分福利,如米、面、油等。因当时实行供给制,我们这些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饭量很大,每月28斤的定量连20天都不够吃,而且还有粗、细粮比例,如果来个客人吃上几天,那你这个月非得向别人借饭票,否则就只能吊起锅了。所以,单位发放的部分福利犹如“龙江水”,缓解了单身的粮食困难问题,真是管了大用。
刚上班时,适值指挥部从铁磨沟搬入寨望滩新办公楼不久,行政处动辄拉回部分桌、椅、铁床之类的东西,派人喊一嗓子,我们这些单身就赶紧地下去,充当起免费搬运工来,大家却毫无任何怨言。不过,行政处副处长王友祥心中有数,一直没有忘记我们经常参加搬运的几个人。年底,单位给职工分发福利时,王处长私下给我们每人特批了50斤平价大米,作为对我们辛勤付出的一点回报。
不过,行政处发放福利,除封口的袋装白面外,其他诸如大米、花生米、带鱼之类的东西按部门人数发放,统一按一麻袋或一包装多少斤领取后再二次分配,从不过称。各部门领回后就用脸盆、饭盒、茶杯等大小容器依次给职工计量发放,鱼则按大小搭配每人多少条。有细心的职工事后找地方称重,告诉大家分量不够,大家也只能是釆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不予计较。总觉得不花钱白领,就不能有那么多意见了。
不过,一件由小车房司机带头闹事,引发了指挥部职工的满腔愤怒。那是1987年春节前,行政处组织职工发放菜籽油。他们在打油用的白铁皮计量筒内安放了许多高梁杆,而且在给职工打油时拖泥带水,五斤油倒入容量五斤的塑料壶内,毛重只有4.5斤。偶尔有职工提出异议时,行政处的工作人员不仅不承认错误,反而破口大骂起来。小车队的几位司机愤怒至极,众人提着所领到的油上楼找指挥部领导投诉。在确凿的证据面前,行政处工作人员给大伙道了歉,并给每位已领油的职工多来半斤油,才把此事平息下来。不过,从此以后,行政处也购进了售油机,领取的大米、花生米也不再短斤缺两,人们都说这是沾了小车房司机的光。
逢年过节,指挥部有时也会组织回肉、蛋、烟、酒等副食品,平价卖给职工。因供应部门按规定发放的各种票证数量有限,还得去古交街上排很久的队才能买到。每到此时,有关负责人员就成了众人追捧的对象,祈求着手下开恩、给开具一张同意购买某物的票据,然后感恩戴德地赶紧交款购买。单身青年职工购买最多的东西,就是太原卷烟厂生产的大光牌香烟和山西汾酒厂生产的汾酒,作为战略物资储备起来。因为当时搞对象头一回上门,需给未来的“老丈人”带两条烟、两瓶酒作为见面礼,而大光烟和汾酒则属于最佳“进贡”之物,且市面上很难买到。记得1987年春节,我买到大鹅一只,因烹饪技术有限,没能加工出理想的佳肴,所以至今我都没再购买过这种禽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