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下午,我有幸听了庞老师精心准备的一节课《天上有颗“南仁东星”》。
庞老师由一组数字导入本课,由“一个爱看星星的少年是如何成为人们仰望的星星呢?”这个问题巧妙地切入文本。整堂课分设三个大任务:任务一:追溯星迹,任务二:品析星语,任务三:传递星光。三个任务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每个任务中又有多种样态的活动开展,让学生真正从体验实践中学习语文。庞老师紧抓语文的要点即语言文字的运用来引导学生向文本深处进发,带动学生向文化、审美深入,实现思维的进阶。
庞老师的这堂课坚持守正创新,她的课堂中重视各种形式地读,朗读、精读、速读等等,读的活动丰富多彩;还有技术层面的创新,比如南仁东先生的音频,借助AI技术的青年与老年的对话视频等的利用,都为这堂课增色添彩。
如果说是提一点建议的话,我想,首先要充分利用教材,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课文中的一些旁批等助读系统应该利用起来,体现自读的特点,而不再是教读;教学节奏的把控上,教师的语言过多,问题较碎,给人一种急促紧凑之感,可以再多给学生一些思考沉淀的时间,把节奏放缓一点。
总而言之,这堂课整体上还是可圈可点,非常精彩的。教师明朗的笑容,温柔的声音,大方的教姿;学生们由拘谨沉闷到自信活跃,点燃课堂活力,学习气氛逐渐浓郁,学生们在课堂上拔节生长。
细雨濛濛如薄纱,我们满载而归,学习余味悠长,在心底深处荡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