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语出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述了理想中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但实际上这种对理想生活的期望是因为对现世的不满。如果现实已经尽如人意,谁还会躲到深山老林里呢?战争年代和战乱地区人们都希望和平,人心思定都希望有这样一个地方能够永祥安宁。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度,还有人期待桃花源的生活么?是有的,而且这种向往往往存在于那些被大家认为从小就是好孩子人身上。 那除去对自然田园生活的向往,究竟有什么原因会导致好孩子期待桃花源的生活呢?可以这么说,好孩子的桃花源,是建立在他们压抑的愤怒上的。
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好孩子?所谓好孩子,其实是从父母的角度出发,给了孩子一个定义。
一、好孩子听话,不违背长辈。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当然要像父母学习生活的准则和社会的规则,这时听话是没问题的。但很多时候由于父母忽略孩子的感受,当孩子对父母有愤怒时,父母强迫孩子从父母的角度去考虑,这个时候所谓的听话和不违背意愿不过是懒惰父母的精神独裁。
二、好孩子遵纪守法,不逾越规则。这句话前半句没问题,在社会上生存,大家就要遵守一样的规则,否则天下就要大乱。但后一句是有问题的,人类社会是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当原有的规则适应不了不断发展的社会,就必然会禁锢人阻碍社会发展,以为一味要求不能逾越,这样的好孩子最后就是只知遵守原则,不知灵活变通。
三、好孩子为人善良。太多人对善良有误解,认为善良就是上面那些品质,遵纪守法,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人,其实这远远不够,善良需要实力支撑,不敢犯坏只能说是怂,而不能叫善良,善良是你有实力坏也有实力好,你选择了好并且有实力守护,这才是真正的善良。
四、好孩子忠厚老实。我觉得人们长时间的故意错误使用这些词汇,是为了掩盖不安,已经成功把这两个词从褒义词变成了骂人的话。为人忠厚并不是木讷,做人老实也不是愚笨懦弱。
五、好孩子懂得自罚。我觉得这可能是中国严父慈母文化催生出来的最不好的一样东西。严父给了多少不愿意在教育孩子上花费心里,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无可奈何最终诉诸暴力的父亲借口?当孩子犯所谓父母标准的错事,仅仅认错还不足够,最好能主动惩罚自己,这样才显得内心真正知错。实际上这种主动认错自我惩罚只是孩子基于利益的一种朴素选择,试想如果主动认罚就能不挨揍,孩子让人会选择主动认罚。这并不是发自内心的自省,而不过是暴力下的屈打成招,对孩子并无好处。长此以往孩子甚至会形成思维定势,很多并不是问题的问题出现时,脑海里蹦出的想法是我这么做不对,我一定犯了错,我得惩罚自己怎么能有这样的想法呢?如此在真正欲望和自我惩罚意识的对抗中,潜意识和意识必然分裂,让内心的冲突愈演愈烈。
而桃花源又是什么呢?
一、安全感。幼年时期的愿望很少被满足,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生活中必须时刻保持敏感,但限于人生经验的不足和智力水平限制,孩子就会一直感觉有压力,长大后就会渴望放松,放弃奋斗,因为只要不奋斗就永远不会失败,永远都有安全感。
二、桃花源是压抑的释放。嘴上虽然说了不要,行动上也不要,然心里其实是想要的,甚至渴望他人能违背自己的行动做出符合内心想法的事。但现实往往不如人愿,最终一天天的压抑不断累积,为了缓解这种巨大的精神压力,我们为自己知道了一处桃花源,幻想着在这里就能够解决遇到的那些问题,就不会再有那些压抑。
三、逃避心理。人遇到危险就会本能的产生逃避心理,这是人类数百万年进化过程中经验的总结,逃能活的机会大,不逃就有可能死。但这有时候并不适用于已经产生文明组成社会的人类,但我们在遇到很多问题时还是忍不住受蜥蜴脑的控制,想要有一处地方能让自己呆在里面,仿佛埋进沙粒的鸵鸟。
四、对掌控和权力的渴望。长时间自己无法拿主意,导致心口不一言行不一致。嘴上不要,心里想要。习惯了逃避不想面对问题,把问题的主动权教导别人手里,却还希望事情顺着自己的想法推进,如此的内心冲突被压抑,就会让人对掌控的渴望,对权力的渴求,而桃花源就是一处能够被自己完全控制的地方。
如此一来,长期扮演好孩子就会在孩子内心的愤怒被压抑在深处,愤怒既然产生,如果问题不被解决,愤怒就不会消失。那好孩子的愤怒都表现在哪呢?
一、犟。口服心不服,越镇压越反抗。是人就有脾气,哪怕是在温柔的人也有一个阈值,一直压抑自己的好孩子毕竟是孩子,清晰控制能力有限,当这种愤怒产生时,就会寻求对抗来释放,虽然最终可能出于利益的选择屈服于难以承受的暴力,但这种对抗的犟的情绪却成为了习惯变成了性格。无论外界如何说也不会放弃内心的想法,甚至故意向南墙撞来表达自己的愤怒。
二、叛逆。说东往西,拧着来。为了表达自己的愤怒,一定要违反父母的意愿,就不顺着父母的想法,哪怕在后来看父母是正确的。如此的表达甚至能到任性草率的地步,甚至在升学、工作、婚姻这些重大事件中做出任性草率的决定。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释放好孩子内心的愤怒,学会正视自己期待的所谓桃花源呢?
第一、找到愤怒源头。做真实的自己,正视自己内心的欲望,尊重自己的看法,放弃过分的自我惩罚,告诉自己放轻松,多大的事啊。内心深处焦虑的源头不解决不面对,只要人是清醒的就永远都无法获得真正的安宁,桃花源也不过是逃避的借口。就算有了也无福消受。
第二、超越自卑才能建立自信。因为自卑所以不相信自己,因为不相信自己,甚至无法认清事实,把自己低微到尘埃里,当一个人都不尊重自己时,别人也不会尊重他,于是认为自己配不上的自我压抑和外部的压抑,两方面都好像高压锅一样在内心中积蓄愤怒的压力。
第三、通过努力,走出内心的阴霾,达到自我实现。一个自洽的人是自我实现的人,完成了自我实现就不会再出现潜意识和意识分裂的情况,我们道家叫真人,儒家叫君子,释家叫佛。
有问题就要解决问题,否则一生都会在自己亲手打造的地狱中被欲望煎熬。过去的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够改变我们自己对过去事情的看法,真正走出来,变的心智成熟,也才能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只管去做吧,再忍别人还是别人,但你还是你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