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图
编辑好的geomturbo文件会把Bulb&Row的基本参数规范清楚,包括各部件位置坐标、单位、转速、叶片数量等指标写入,导入后IGG会自动确认。三维网格的形成由spanwise(展向)、streamwise(流向)、azimuthal(周向)三个方向的曲线相交而成。展向与流向的二维平面就是“子午面”,周向与流向的二维平面就是“B2B面”,三个方向即为立体,这三个分别对应Autogrid5的三个框。Bulb和Row的网格是单独形成的,但是bulb的参数设置要根据Row来定,因为如果不相互匹配bulb网格会扭曲,一般我们要最后设置Bulb,如下图所示“15”其实代表了hub边界层的网格层数。对Row的设置可以采用Row wizard,可以根据所画部件类别进行对应的选择,即可快速自动化分高质量网格,但是一般网格数比较大,我们之后要根据需求在进行缩减。不过,先进行这个操作(或者re set default topology)一下,可以对几何进行合适的初始化,比如自动加上合适的z线、网格节点数等等。网格拓扑中结点的设置需要理解IGG划分网格的原理,后面详细说明。
前Bulb 后Row
对应网格线
Row网格划分一般流程:
1.设置单位
2.设置最小网格厚度(根据所需湍流模型Y+,计算底层厚度)
3.设置流线数目,并生成流线
4.生成B2B网格,并根据需要添加Z线
5.进行网格拓扑,最关键的一步,设置网格结点与膨胀比(1.2——1.4)
这里左上13代表流向通道网格线,左中9代表冲向缘体左右对称的网格线 ,左下13代表冲向压力面一部分的网格线,左中13代表自上方叶片冲向下方叶片压力面侧通道网格线,正中57代表上下叶片之间互冲网格线,右中13代表上方叶片吸力面侧通道网格线冲向下方叶片吸力面侧后部通道接近尾源处网格线,右上13代表靠近尾源流出网格线,右中9代表正尾源流出网格线,右下13代表压力面侧通道流出的网格线。等值关系已经给出如下所示;
6.最后生成三维网格,检查网格质量。一般要求最小正交性>10;最大长宽比<5000;最大膨胀比<5;即可很好满足计算要求。
因为numeca的资料实在很少,个人一些经验仅供参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