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学习笔记
进入青春期后,有些孩子对父母的话不理睬,即使回复也都是短句或单词,就像电报一样。回避沟通的原因往往是父母选择的话题和内容与孩子的需要不匹配。到了青春期,与孩子沟通的难度会提高,父母要有心理上的准备。
孩子拒绝与父母说话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孩子为什么把父母的话当耳旁风,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最根本的原因是,这些不是他要听的,对他没有用;在他看来,父母的有些话甚至文不对题。举个例子:妈妈:“动漫展马上要开幕了,你可不要参加啊。那些人花了那么多钱,买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穿的人不人鬼不鬼的!”孩子表面上保持沉默,没有拒绝,但是心里想:“原来动漫展要开始了,赶紧买票去!”
父母和孩子的需求差别这么大,关注点完全不一样,他怎么能真心答应妈妈呢?一答应不就不能去了嘛!如果后面要去参加动漫展,肯定免不了与妈妈吵架,所以先敷衍过去,之后该怎么做还怎么做。再举个例子:妈妈:“好好努力,争取考试成绩排名前进三四名。” 孩子:“我在努力,人家也在努力啊,哪有那么容易!”父母最想谈论的是学习,不管说什么话,最后都能绕到学习上。孩子最想谈的是游戏和让他高兴的事情,学习已经很累了,想聊些轻松的话题;而且,有时候孩子会觉得,父母的一些要求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根本没有考虑难度和可行性。孩子拒绝与父母交流的另一个常见原因是,父母和孩子说的话不在一个频道上。举个例子:孩子:“停停停,你都讲了N遍了!” 父母:“你也知道我讲了这么多遍啦,那你还这样?”
孩子感受到的是唠叨,明确叫停;父母关注的是行为改变,并且认为自己唠叨得还不够,因为孩子还没有改变,所以不仅不停止,还会想出新的理由继续唠叨。这种情况下,父母总是拿出浑身解数试图说服孩子,而孩子烦不胜烦,已经关上了沟通的大门。有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或者在自己的工作单位,从来没有机会真的说服别人,所以在家中面对孩子的时候,就特别需要孩子听从自己的意见。父母的生活归父母,孩子的生活要还给孩子。
青春期的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和父母沟通呢?因为他们对父母总有一个印象--“不管我讲什么,他们都不理解我”。有了这种预期后,再坐下来沟通就是浪费时间,能表面上敷衍过去就好。所以他们会对父母说“对” “好”,期待快速逃离父母的长篇大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