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一个需求,不直接表达,用另一种方式表达。比如上学很痛苦、难受,他只能说我头疼、肚疼而不能说我不想上学了。因为直接表达会遭到拒绝、说教、否定、打击、讽刺。不能一致性表达,慢慢就变成了孩子的一种与妈互动的模式,甚至人际交往模式。这会让孩子在人际中有很大的内耗,也会让对方不理解,影响人际关系。
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妈妈要全然的接纳孩子。孩子遇到什么问题愿意给你说,妈内心首先升起的是要感谢孩子的信任,以特别郑重的态度去对待。不要急于去说教,否定,指责,而是要多去倾听,去确认他真实的想法,确保和孩子沟通的门是敞开的,孩子有事儿不用多想,能够直接给你说,不担心在这里会受到拒绝。学会和孩子好好的沟通,让孩子愿意给自己说。
父母就是孩子人生的后盾,是他人生路上的支持者、帮助者。妈妈(爸爸)还要自我照顾好自己的内在,觉察自己 给孩子的是帮助、支持,还是给孩子的是阻力,让孩子更加内耗或者是挣扎。
不要再说:你都18了还不能……,都是压力、否定、指责。现在不代表未来,孩子不会一直是这样的。看到她做的好的,给她赋能,提升自我概念,提升内在的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