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主题阅读的最后一本书。
却迟迟没有写看完以后的感想,似乎不太高效。
的确,不太高效。
阅读前面4本书的时候,每一本都有些许的感悟或是特别的点。
而最后一本阅读,突然不知应该如何去表达。或是书中相同的思想点模糊了它的特点,或是私以为学会了属于自己的时间管理,于是思想开始偷懒。
只能搁笔。
搁笔以后,再次地阅读。忽觉这本书这是这段时期阅读以来的总结。更发觉其中两个观点,我把它称为思考力——即对于一些事物的想法和反思。
你永远不会让你的钱包敞开。你也永远不会把你的银行卡和密码给陌生人。
一天的时间有多少?
1440分钟。
这是作者关于“能耽搁你一分钟吗?”的回答。每一天的时间是固定的,事情却是不定期地出现,每一次被耽误的那一分钟都是不可逆转的时间流逝。在文中作者询问:健康、钱财、朋友和爱人重要与否的问题。
回答都是:重要。
但更重要的是时光永远无法倒流。它不能买,不能租,也不能借。
如果不是书中开篇便特意将这个观点用如此正式的方式提出来,我想我不会特意去统计无意识浪费的时间。像在平日里,偶有浪费的钱财,通过记账以后才惊觉浪费掉的金钱足以买一个自己喜爱却一直舍不得下手的包包。
效率是正确做事,成效是做正确的事。
书中对于效率和成效的解说,印象特别深刻。这句话在工作中的应用也特别地到位。
那天和领导聊天,我说现在有一个本子用来专门记我犯的错误,当再一次遇到相同或类似的项目时,我就翻开看看,之前犯了什么错误,争取同样的错误不能犯第二次。
听了我的闲聊后,领导特别开心说,难怪觉得后来我的效率越来越高。
同样的错误不犯第二次,这是很早以前就接触到的观念,却是在很久以后才真正地用起来。
这次读书在文中看到这句话后,内心感叹,妙哉。这就是效率的直接体现!
关于成效方面,可能做过的事儿还不太多,没有找到那件“最正确”的事,只能说做的没有做错的事儿。
对于没有接触过时间管理的读者而言,这本书的操作性略大于《奇特的一生》,而他真正地精华则在于他的思考方式和对待问题的观点切入,辅助用书效果可能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