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即有为(七)

作者: 萧萧芦荻 | 来源:发表于2019-09-27 11:11 被阅读0次

                                              结语

我们总是觉得无为与退让、持守,与韬光养晦、抱残守缺之类被动性的词语相关联;而与举措、进取,与先机决断、犁庭扫穴之类主动性的词语无关。事实上,这也是对无为本质的误解。

《易经.系辞下》有言:“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这句话似乎可以当作是对无为的诠释。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力量尚不强大或时机尚未成熟之际,对外部世界展现出收敛和持守的姿态,为的事保全自己和控制局面,不至于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面的变化导致难以预见的后果。然而这样的理解又使得我们过分强调了无为的时间性的意义,比方说,冬眠的动物在冬眠时的状态可以看作是“无为的”,那么到了春暖花开的时节,动物从冬眠中醒来,是不是就可以看作此时动物们应该放弃“无为”了呢?

明代思想家王阳明在他的《传习录》中说:“后世的儒生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只要讲到精微的地方,便说那是上达,没有办法去学,所以只说下学的内容。他们这是把下学和上达当成两种概念来看待了。眼睛能看见的,耳朵能听见的,嘴巴能说出来的,大脑能理解的,都是下学;眼睛看不见,耳朵听不见,语言不能表达,大脑不能理解的,都是上达。比如一棵树的栽培灌溉,是属于下学,而这棵树日夜不停的生长,则是上达。这个趋势人怎么能直接干预呢?所以凡是能用功的地方,和凡是能用语言执导的都是下学。上达就包含在下学里,学者只需从下学用功,上达便会自然而然地到来,不必再另外寻找一个上达的功夫。”

王阳明先生认为“下学”与“上达”本为一体的思想认识对于我们来认识和理解“无为”是有帮助的。“无为”不应当只是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力量上不强大时必须作出的一种姿态,而应当把无为的性质,如自律、谨慎、预见和审时度势、应时而作等等贯穿到相当于栽培一棵树的从“种根”到“干、枝、叶、花、实”这个做事情的大系统的整个过程中。当我们把无为的精神贯穿到为一个既定的目标而努力的整个过程当中,我们就会发现,无为,究其本质,不过就是引导的功夫。 至此,“什么事无为”这个问题,似乎已经有了答案:一个人或一个团体在向既定目标努力的过程中,分化、瓦解各种阻力,使得自己的实力能尽可能地从最佳的时机、角度和态势上最大限度的发挥它的效能。我在这一系列文章中举过的那些事例无不遵循这个规律。

 公元234年魏国大将军司马懿针对蜀军长途运兵,后勤粮草补给困难,急于寻魏军决战的状况,同时也是顺应魏主曹叡的意图,制定了“深沟高垒,坚守不战的战略战术。此战略战术,在起到瓦解敌方斗志消耗敌方实力作用的同时,保存了自己的实力,最终收获不战而胜的成果。

公元前506年,当吴、蔡、唐三国联军西进抵达淮汭,吴军实际统帅孙武考虑到水上行军过于迟缓,会留给楚军足够的时间调兵防御,便决定亲帅一部精锐部队南下奇袭楚境。孙武的战略行动是打了一个时间差——楚军虽然实力雄厚,但来不及调兵,另一方面,从楚境防守最薄弱的地方攻击,使己方的军队快速推进到楚国腹地,起到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的效果。

围棋世界冠军李昌镐的对手是风格不一的各路棋坛高手。如果想要在与各路高手的对弈中拔得头筹,就需要提炼出具有普*适性的应对策略。“厚实”、“均衡”的行棋风格便是那提炼升华的成果。“厚实”抵御了最猛烈的进攻,“均衡”使得局面不至于失偏于一隅。

南华真君笔下的那只斗鸡,对于幻想通过鸣叫、跳跃、把脖颈上的羽毛支楞起来和围着对手转圈等手段来吓倒对手是不屑的。它不想让那些“表演”耗费自己的精力,它一动不动,凝神静气地等待对手送上前来接受它的利爪和铁喙。

聂姆佐娃笔下的人物小玫瑰要做的事情与其说是向外的,不如说是向内的,因为她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回头”。她清楚地知道她的目标不是和那些莫名其妙的杂乱的声音纠缠,而是爬到山顶,取回三件宝物,这才是她的努力的正确方向。

引导势态,就是我对于无为这个古代词语的理解与认识所能达到的最远距离了。当然,这只是我用语言能表达出来的部分,至于不能够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那一部分,或许才是它的本质和精华所在。就像《道德经》开篇所说的那样:“道可道,非常道(能说出来的道理,不是真正的道理)。”

                                              笑逐流觞 二零一九年九月二十六日

参考材料:

《传习录》 【明】王阳明

相关文章

  • 无为即有为(七)

    结语 我们总是觉得无为与退让、持守,与韬光养晦、抱残守缺之类被动性的词语相关联;而与举措、进取,与先机决断、犁庭扫...

  • 道(路)

    —、出世间法 道:无极和太极;无极即无,太极即有;无有不二,无中生有,有归于无。无为静,有为动。无为体,有为用...

  • 2019-01-26

    有为法处寻无为,无为处处有为情,

  • 有为与无为|论天才的绝圣弃智

    简书的:“创作你的创作”,是错的。 写作,或者说任何行径大旨分为两种,即:有为(一),与无为(二)。有为的,即(一...

  • 随聊意识与能量

    三维物质层面的意识和能量各个交换是。 有为,负责条件。 有为有利。 即硬件,能量,横向实有,有形。 无为,负责念头...

  • 无为

    为有为为之,为无为; 为无为为之,为有为!

  • 无为有为

    创业靠有为,守业靠无为;管理靠有为,领导靠无为。有为与无为的辩证关系,需要在实践中进行艺术化的处理,绝没有一成不变...

  • 有为?无为?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雾亦如电,当作如是观。 胜可知,而不可为。 无为而无不为。 这些都是告诉你怎么做,而不是...

  • 无为?有为!

    关于无为和有为,最近有了一些体会。 生活中,我们学到很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但其实真正能学以致用的很少。 很多...

  • 有为无为

    今天看了3页,了解到查理芒格精力旺盛,对各个领域都充满好奇心,有着超强的记忆力。自律,守时,热爱阅读,这本书肯定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无为即有为(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bbo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