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让创意更有黏性》读书笔记
记笔记的目的是消化书中的“知识”,把书中的“重点”一条一条列清楚,看起来既舒服又有成就感。但是,最近读到的两本书《好好学习》和《让创意更有黏性》,让我有了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之前的方式是如此“简陋”。
看书时用笔划下重点,然后誊抄出来,美其名曰“读书笔记”。这种方式像极了上学时课堂上记的听课笔记,看似认真,实际上只是空洞的重复。没有知识的联系,只是只言片段式的记录,这是对知识的“诅咒”。
《好好学习》中重新定义了“知识”的概念,它是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只有信息对你的行动产生了“能动作用”,才能够叫做知识,否则只是信息“流水线”上的“垃圾”。现代社会中如何从“信息泛滥”中解脱,聚焦真正有用的知识,是一个非常值得反复思考的问题。
《好好学习》介绍了一整套提升学习能力的方法,即反思、练习、记录。坚持做下来,一定会有收获。其中举出了曾国藩打仗的例子,说它是“结硬寨、打呆仗”。下死功夫,不急于求成,说的都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这让我又记起柴静给《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序言中说曾国藩的成功始于两件事,“不讥笑人”、“不晚起”。要做到当真不易。
打破“知识的诅咒”
打破“知识的诅咒”是让创意具有黏性,具备简单、意外、具体、可信、情感和故事的原则。
“核心观点眼镜”
戴上“核心观点眼镜”,来收集筛选具有黏性的创意,一个好的故事。
“下周四不上课”
诺拉·埃夫龙的新闻入门课上出人意料的新闻导语,鲜活真实有意义,“真是让人屏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