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去买菜,发现门口的临时小菜场又有卖笋的了!而且不止一家,都是新鲜刚采的。
按说,眼下这时候,春笋已经过季了。可从去岁冬到今岁春,一直没怎么下雨。虽说江南河网密布,不缺水,但该下雨时不下雨,也算是干旱的。这不,清明后五一前,正是春笋上市的时候,因为干旱缺雨,很多竹园里的笋都没出。
最近,下了几场透雨,地下的竹鞭终于闻到了雨的气息,雨后春笋,不,应该叫“雨后夏笋”破土而出,新鲜竹笋又大量上市。
这就叫该来的总会来,只是时间早晚而已。所以,凡事莫心急,调整心态,做好准备,静静的等着就是了。这是自然无声传递给我们的智慧。
自然馈赠给我们的,当然要笑呵呵的接纳。这就叫“遇见,就别错过”。所以,今天的餐桌上,就有了一盘新鲜的油焖笋。
饭后,又跟杨先生去小菜地,施肥,拔草。把那些明显“不打粮食”的豆角薅了,空隙的地方再种上一点苋菜、香菜、空心菜。
我是如此热爱这土地,这点地方,要充分利用,算计着用。
忙活忙活自己的,也参观参观别人的。有羡慕,也有满足。总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
别人家的菜菜和花花
今天在网上看见一则视频,说是“农民在劳作时接触的泥土中,含非致病性分支杆菌等微生物,其成分可激活大脑神经递质调节机制,显著促进血清素分泌,易舒缓焦虑。多国临床试验表明,仅需30分钟,原液接触参与者,唾液皮质醇水平便骤降28%,压力指数呈可视化改善。这种通过自然微生物实现的心理修复力,正将菜园转化为都市人的新型疗愈空间。”不知这说法是否科学,从我自身体验来说,接“地气”的劳动确实使人感到快乐。即便不亲自下地干活,就是到田野转转看看,丰收的庄稼,满园的瓜果蔬菜,也令人心情愉悦舒畅。
今天的还额外收获了两兜枇杷。一兜是杨先生校园里的,方老师特意叫人采摘,顺便也送了我们一兜。另一兜是母亲小区楼下的,树顶上的太高采不着,父亲用杆子敲下来的 。虽然落地就摔破了,但当场就吃一点不影响。
两种枇杷,两个口味,如此,今年的枇杷季算是没有错过。
周五晚饭时跟杨小妞聊聊。她说晚上吃粥。奇怪,最不爱吃粥的人,怎么还主动吃粥了?食堂里晚上还有粥卖?事出反常啊!一问她才说上周拉肚子,连续有三四天,还吐了一次。药也没吃,说怕吃错药。不过现在好了。晚上给自己点了外卖“美龄粥”。
这孩子,难受也不和我们说,也许是怕我们担心吧。但知道自己照顾自己,爱惜自己,也算是一大进步,做父母的要欣慰知足。孩子大了,凡事有自己的想法和安排,我们要学会放手,学会尊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