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万物更新,旧疾当愈。可我的这条骨折的伤腿面临新问题。我有个学医科的外甥,昨天特意过来看我,说是术后4个月是骨折愈合的关键窗口期,复建动作需要专业指导以避免二次损伤。外甥逐帧演示动作要领,录制视频,教我如何做自我康复治疗。并强调如若还是一味静养,结果就是我把自己静静的养废了,等待我的将是肌肉萎缩,关节僵硬,最终可能导致功能障碍,诸如发展成跛足。
然而外甥拆解的康复方案——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腘绳肌离心训练,臂中肌肌力练习,每个动作都需要辅助者精准把控力度。特别髋关节活动度训练,必须在他人保护下进行被动屈伸,逐步恢复关节灵活性。协助训练能确保动作规范,避免因错误姿势延长康复周期。
尽管家人随时准备施以援手,我却陷入深深的心理困境。弘一法师曾说:“不给别人带来烦恼,是一种慈悲,不给自己带来烦恼,是一种智慧。” 但有些事情面前,不是话说到位了,问题就解决了。我不得不面对的就是我这个骨折的康复不仅是身体的重建过程,更是心理调适的重要阶段。骨折后的焦虑,自责是康复期常见的心理反应。研究表明,超过60%的骨折患者会因生活能力受限产生负面情绪。
这个时候我需要明白爱是流动的,关系的意义不在于时刻保持对等,而在于彼此愿意在对方低谷时伸出手。我值得被好好照顾,我要告诉自己:“我现在需要帮助,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回归生活。”
康复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我要把我此刻的脆弱变成勇气的起点。我要相信,每一次复建的坚持都是在缩短与健康的距离。我要康复的不仅是受损的骨骼肌肉,还有心里那个责备自己“不够强大”的声音。慢慢来,给自己时间,也给自己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