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陂(quèbēi)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
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
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迄今虽已有2500多年,但其一直发挥着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2015年10月12日晚在国际灌排委员会于法国蒙彼利埃召开的第66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全体会议上,芍陂成功入选2015年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
今天在了解春秋历史时看到“楚相孙叔傲修芍陂” ,芍陂二字,一时半会儿想不起来正确读音,怕读错了,愧对我的语文老师和历史老师。
好在度娘随时都在,问它!
芍陂 [què bēi],是这样读的,我记住了。
地名的读音确实不好判断,同历史打交道,免不了遇到一些生僻的字,有些咋一看眼熟,却是另有发音,不熟悉的人很可能读错。
例如:重庆的涪陵,安徽的亳县、蚌埠,江苏的邗江,浙江的鄞县,等等。
你读对了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