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管理,朱元璋凭啥当皇帝?要说文,他可以说仅是粗识文字,要说武,他上了阵能保住自己的脑袋不丢就不赖,可他偏偏当了皇帝,那些能人高人,那些不可一世的大将谋士还都得俯首称臣。没有几招绝的,他也不叫大明朝的开国皇帝明太祖!
朱元璋驾驭手下大将的第一秘招:用好舍人
什么叫舍人?在古代文武官员的儿子就叫舍人。在朱元璋的身边,就有这么一大堆的舍人,这些舍人才是跟朱元璋最亲近的人。
在朱元璋攻下滁州之后,他的亲侄儿朱文正还有亲外甥保儿(后来起了名叫朱文忠),都跑来投靠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个孤儿叫沐英的,也挺可怜,朱元璋就把这三个人都收养作了义子,都让姓了朱。
这些义子当中可不乏青年才俊,打仗都绝不含糊,捍卫朱元璋那就是天职。
朱元璋一方面要培养这些心腹干部的处事能力,在紧要关头,这些养子主要用来监视在外用兵的大将。
后来攻占了城池,朱元璋就让自己的义子当监军与将领共同守城。比如得了镇江之后,用周舍(就是前文所写的沐英,他又叫沐舍,舍是舍人的简称),得了宣州之后用道舍(原名何文辉),得了徽州用王附马,得了婺州用马儿,得了处州用柴舍(朱文刚),得了衢州用金刚奴等等……
您以为得了这么多的城池,他的义子就不够用了吗?别急,除了上面说过的,还有买驴、泼儿、老儿、真童、也先、朱文逊等等,人家朱元璋前后共收养了这样的义子有二十多个,比起那些十三太保之类还要多。
至正十八年,朱元璋攻下了严州,带兵的主将是胡大海,监军就是朱文忠。得知此二人不和,朱元璋还派人来谆谆告诫:“保指挥(即朱文忠)我之亲男,胡大海我之心腹……且保指挥我亲身也……身包其心,心得其安,心若定,身自然而定。……将胡院判(胡大海官衔)以真心待之,节制以守之,使我所图之易成。”
朱文忠代表朱元璋监视大将胡大海,并有节制之权,这个例子就是朱元璋驾驭将士的秘辛之一。
秘招之二:代管家属
朱元璋管人的另一绝招就是规定将士的家属必须留在后方居住。这招看上去挺周到挺温馨的,为家属着想嘛。其实呢,老婆孩子都在人家朱元璋的手里攥着,在外征战的人想投敌想反叛,就没那么方便吧?平时征调差遣,腿还得跑快点不是?
这个绝招是在攻取了集庆之后,朱元璋就宣布:“与我取城子的总兵官,妻子俱要在京住坐,不许搬取出外。”
这规定一听很不近人情,手下的听了也不干呐,脑袋拴在裤带上闹革命,身边没个女人谁受得了?
于是朱元璋就又下了一个很人性化的规定:“将官正妻留于京城居住,听于外处娶妾。”这下好,也算是皆大欢喜吧,只是苦了正妻,当人质不说,还得独守空房。
这招其实挺阴的,原来朱元璋的手下有一大将非常骁勇善战,名叫邵荣,此人就是因为常年征战在外,不能和家人团聚而心生怨气,甚至图谋过干掉老朱。但人家老朱还真是天子命,没那么容易死。
秘招之三:封杀文人
老朱自己其实得了读书人很大的帮助,他也清楚自己基本上大老粗一个,跟他一样有野心的人多的是,但是不能让他们长了翅膀,而他认为这个翅膀就是读书人。
为了防止将官和读书人勾结,他曾经明确规定:“所克城池,令将官守之,勿令儒者在左右议论古今,止设一吏,管办文书,有差失,罪独坐吏。”
呵!够狠的吧?不仅如此,对于元朝的官吏和儒士,朱元璋都要自己选用,敢逃走就追杀不赦,绝不许自己手下的将官擅用。
早年曾经看过一本厚黑学,说刘备如何如何脸厚,曹操如何如何心黑,那孙权呢?倒是也不脸厚也不心黑,江东不也一样鼎足而立?所以脸厚心黑,术而已,并不是王道,用几次就让人看不起了,敢在江湖上闯荡闹事的哪个不是人精?说到底,还是管理的学问,就是驭人之术,当然该有的胸怀必须有,就是装出来的德性也必须有,否则,根本成不了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