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生有幸》是一本心理学的著作,探讨什么是幸福、怎样才能获得幸福。研究幸福的心理学叫积极心理学,关注人的正面心理,探究幸福的人都有什么相似之处。积极心理学先问什么让人幸福,再展开实证操作,找出所有让人幸福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
作者把幸福分为以秒为单位的愉悦、以分钟为单位的专注、以人生长度上的意义三种,认为只有把这三方面都综合起来,才可能获得完整的幸福。
一、幸福的模型
心理学上的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大脑接收到的外界信息后,大脑会处理这些杂乱无章的信息,形成不同的自我。
作者结合积极心理学、认知科学和心灵哲学,搭建了一个让幸福和自我一一对应的三种模型:一是在秒的时间尺度上,意识自我感受到愉悦的幸福;二是在分钟和小时这个时间尺度上,心流自我感受到专注的幸福;三是在整个人生的尺度上,使命自我感受到意义的幸福。
人的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的容量非常有限,只能存在一瞬间,用存储当下最有用的信息,大脑中会派生出一个自我,这就是以秒为单位的意识自我。而愉悦也是短暂的、以秒为单位的,所以只有意识自我才能感受到愉悦的幸福。
如果我们对一件事过于专注,这件事就会占据我们的大部分意识,就会派生出以分钟、小时为单位的心流自我。什么是心流自我?当我们长跑时,在达到疲惫的临界点时,好像自己的意识已经不在大脑中,而是下沉到整个身体,只能关注到跑步这件事,这种专注到一件事的状态就是心流。这是以分钟、小时为时间尺度的,这种心流自我带来的幸福,就是专注的幸福。
如果我们把目光拉长到整个人生,我们的种种经历和选择,也会派生出一个更长时间尺度的自我,这就是使命自我。只有它才能感受到人生的意义,我们感受到意义的幸福。
二、如何获得专注的幸福
愉悦体验是最容易获得的,但难以持久,如果想获得更持久的幸福体验,就得进入特别投入、生怕人打断的心流状态。作者介绍了一个实用的进入心流状态的方法,叫“能力乘以挑战模型”。
我们可以把做一件事分成两个维度,一个是这件事本身的难易程度,一个我们自己技能的掌握程度。
比如,学习一首完整的钢琴曲时,我们可以采用两种方法:
1、如果你已掌握中等技能,就直接上手弹完整的曲子,向高难度挑战,作者称之为“觉醒”状态。我们通过挑战高难度可以迫使自己专注来进入心流状态;
2、如果你只掌握基本技能,那从基本练习开始,向中等难度挑战,作者称之为“掌控”状态。一开始不会特别专注,但随着难度逐渐增加,心流就会产生了。
三、如何获得意义的幸福
如果每天都能进入心流,就像是写下了一首首仗着的曲子,但还不能自动组成一部华丽精彩的乐章,这就要追求人生尺度上的意义。
作者介绍了两种方法:
一是突破自我的界限,在自己的需求得到实现后获得近乎于极乐的高峰体验。比如艺术家把追求美作为自己的理想,物理学家把宇宙万物视为上帝的化身。
二是探讨存在的意义中活出尊严。比如《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弗兰克尔曾经被关在纳粹集中营中,每天都看到很多人被毒死,但他为了完成书稿,最终坚强地活了下来,写出一部激励无数人的著作,明白了自己存在的意义。
幸福并不是需求的满足,而是在生活中做正确的事所收获的奖赏。如果只是为了愉悦,你可能会放纵自己,只是为了心流你可能不顾人生的责任,只是为了追求意义你可能只是复制别人的意义。做正确的事,需要通过理性反思,在大时间尺度上确定自己的人意义。当我们从内在自由出发,改变对生活的态度,负起生命的责任,一个使命自我就会慢慢派出出来,我们就能获得意义的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