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3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知道他们将来赶不上现在的人呢?一个人如果到了四五十岁的时候还是默默无闻,这样的人也就不值得敬畏了。”
解读: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这里孔子总结了人生发展的规律,认为青年时代是最容易出成绩的时候,如果年过半百还是一事无成,也就失去了做事的机会。至于“后生可畏”,则表明了孔子认识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发展规律。
这里的孔子用反问句式表明,他认为后生是会比前辈更强的观点,就如朱熹解释说:“孔子言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其势可畏,安知其将来不如我之今日乎?”孔子在崇古的同时,认识到时代社会必然不断进步,后世一定会比现代更发达,这种认识是难能可贵的。
“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从社会发展规律回到个人身上,孔子认为人要抓紧时间发展自己,错过了最好的时机就不好了,按照一般规律,如果一个人四五十岁了还没有做出什么成绩,估计也很难做出什么成绩来了。
我的感悟:
后生可畏,年轻是最大的资本。总体上看来,年轻一代总是要超过年老一代的,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这样社会才会有发展,人类才会有进步。
而作为年轻的个体,就应该有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抓紧年富力强的美好时光发展自己,让自己“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老一辈则不能躺在功劳簿上,裹足不前,而应老当益壮,“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不失活力,向年轻人学习,不耻下问,让自己的心不停止跳动,永葆青春活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