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有趣的灵魂”被重视之后,就有了许多无趣还很努力的人。

Day 1
我们所触碰到的这个世界,往往是长久以来的感官经验。
当我们用感官去了解它,逐渐它会在感官世界里固有成型。
失去其中之一的感官,这个世界就发生变化。
其实世界是没有变的,世界有他本来的样子,是我们感受它的途径,不够。
Day 2
人是视觉动物,我们用耳朵听,鼻子闻,远不及眼睛去看。
色彩又是人类视觉分类最容易接受的一部分。
但是一个先天失明的人,假如有一天重获光明,他的世界虽然满是彩色的,可杂乱无章。
但我不觉得是我们正常人看到的就是正常的世界,而重获光明的盲人就是杂乱的世界。他们只是没有能力处理眼睛获取到的数据,而这些数据是我们正常人的眼睛对这个世界的反馈。
楼房四四方方,涂上肤色的外漆,一层一个阳台一个落地窗。在我们感官世界里,它的综合表现如是而已。
Day 3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我们对字里行间的想象也仅限你脑海中现有知识能够模拟出的想象,而并非真实的体验。
你最爱的小说改编成电影,往往令你讨厌。而未读过小说直接观影的,反而心生感慨。小说和电影都没有问题,是你的想象独一无二。
电影是整个剧组以为的大众想象,而你们每一个人都是最特别的。
如果没有现实生活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出去,博闻强识都只是你一个人的想象。
你的世界很美,但大多数人,都处在现实社会。
Day 4
我们会得到一些离谱的知识,自己框架以外的东西。
眼睛很重要,眼睛看到了世界大部分的样子,但那是世界的轮廓罢了。
如果世界是一门学科,眼睛只是你入门的工具。如同心理学上著名的冰山理论。
我很喜欢那些眼睛看不见的东西,例如最近听到的很感兴趣的一个问题,“人真的会有那种完全放空的状态吗?”
答案是,没有。
我时常放空,有时候选择闭眼但保持清醒。那么人在所谓完全放空状态下的时候,在想什么呢?
我没有肯定这个结论,但很有趣。
Day 5
人不是难懂,是一开始你认识它的时候,就没有承认它的特殊性。
你用你到目前为止的知识与经验做总结判断,用逻辑碎片去拼凑眼前瞬息万变的具有思维能力的人类。
当你站在他的对面时,你看到的左眼是他的右眼。而你在他背后,你连眼睛都看不到。
眼睛已如此,何况皮囊下的灵魂。
Day 6
…
Day 7
额,双休。
2019年1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