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不合格的提问⑴
我在前面讲过我对这个问题里龙教授表现的观感:
在龙教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里,我看见了交锋,但是不是思想的交锋。
我看到了一个教授、尽到了她作为老师的本份。
我看到了一个学者应该有的宽容和谦卑、精确和坚定。
说老实话,我也觉得这么说很肉麻。
但是肉麻是有原因的。主要原因就是这个交互过程的另一方的表现实在是太差了。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这位提问者的表现。
不对,是表演。
首先,让我们回头看看,在问答环节开始的时候,龙教授提出的提问要求:

嗯~~第一个就是因为时间很短,
所以呢~~你的问题 ~~~
其实你要是问我是对于这个宇宙什么看法,我回答不了。
所以随你的问题,越~越~越短, 越精准,
我就越有能力回答,否则我就很难回答。
同时你也让我知道一下你是谁吧,最简短。
要求很清楚是吧?要求也不过分吧?
事实也是这样,后面是在直播视频里其他五个提问者跟这一位提问的比较。请注意,截图上面只能看见提问的篇幅,大家可以去看看几个提问者的语速的差别。

我粗略统计了一下他们提问用的时间:
第一个提问者:
第一段: 01:52.709 - 01:12.708 = 00:40.001
第二段: 04:05.444 - 03:59.044 = 00:06.400
合计用时:00:46.401
第二个提问者:
合计用时:06:15.575 - 05:48.642 =00:26.933
第三个提问者:
第一段: 09:23.842 - 07:43.863 = 01:39.979
第二段: 09:39.575 - 09:31.308 = 00:08.267
合计用时:01:48.246
第四个提问者:
第一段:12:37.708 - 12:31.325 = 00:06.383
第二段:13:25.201 - 13:18.241 = 00:06.960
合计用时:00:13.343
第五个提问者:
合计用时: 14:47.327 - 14:11.841 =00:35.486
第六个提问者:
第一段:17:09.441 - 16:41.441 = 00:28.000
第一段:19:47.841 -19:40.907 = 00:06.934
合计用时:00:34.934
很清楚了吧?这位同学提问的时长比其他随便两位提问者的用时总和都要长,一个顶俩。
这些提问者里面有男也有女、 有龙教授的粉丝也有路人;
这些提问者的问题有多也有少、有长也有短,有家常也有干货。
唯独这一位同学用时最长。
他是这么的特别,难道他的问题质量最高?问的特别重要?
未必。
以我的观察,这位先生的“提问”其实主要是在表达自己。
请注意,不是在表达自己的观点,而是他自己。
其实就是表演。
而且演技还那么差,所以才会用了那么长的时间。

真是忍无可忍啊。
嘿嘿,依我说,前面这句话不论在时间多么紧张的节目里都是不应该被剪掉的。
下面,我会努力试着去理解这位“爱国小哥”的言辞行为,捋清楚他究竟想干什么。
这是21分钟节目里的提问,九句话。

我可以说我相信
在我过去的二十多年中
我的启蒙歌曲 应该就是~
《义勇军进行曲》
但是,但是这首歌曲
它 最明显的特点就在于它的政治性
呃~作为这个作曲者的话 ~他也是作者
那么在他作品中 是否需要承担一定量的~~
呃~~社会或者是时代的责任?谢谢
这九句话很明显的分成三部分:
先是回答了龙教授的关于启蒙歌的问题。
再分析了一下《义勇军进行曲》。
最后提出了问题:“作者在他的作品中是否要承担社会或时代的责任?”
虽然21分钟视频里的这九句话给人的感觉有点不连贯,马马虎虎还算得上言辞达意。这位同学虽然有点小坏笑,好歹还是提出了自己的问题,问题也是个不错的问题。
可惜的是,这又是一个剪辑出来的幻象。实际上这三部分简直就是三个筛子,还是拼出来的筛子。
首先, 这位同学还是介绍了一下自己,用“最简短”的方式。

这个小哥看起来是很爱“广州中山大学”的,直腰、抿嘴、注目远方,就差敬礼了,镜头感一流。唯一可惜的是道具准备的不足,白围巾都没有一条。

读到这儿您大概已经看出来了,我对这位同学态度很差,几乎每一句都是在冷嘲热讽。
你的感觉是对的,我个人对这位同学的印象是很差很差的,所以我这在一段里对他的评论不免带上了情绪,我认为这一部分大家可以忽略我对他这种带有色眼镜的评论。
回到自我介绍这一段,我只说我的感觉。
交换生勉强算一个身份,专业、年级恐怕在这位同学的眼里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的母校“广州中山大学”、重要的是说出“中国大陆”这四个字。
我想说的是:“我可以说相信”这位同学在那一刻一定非常非常爱自己的母校、“我可以说相信”这位同学在那一刻一定非常非常非常以“中国大陆”为荣的。

对啊,你猜的没错!我的意思就是这明明是一个中二少年装十三装的把自己都感动了。
我也很感动啊,我都想给截图配上个“此处应有掌声”的特效了。
这个伟光正的pose之后才是“回答他的启蒙歌”部分,这是一个碰头彩的部分,只是喝彩的观众在两个月后才会出现。
这位同学的九句话,在成为热点的那几天,被引用最多的就是前四句:“我可以说我相信,在我过去的二十多年中。我的启蒙歌曲,应该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而且,这几句话一般被认为是跟周伟立先生那句“很多师兄带我们唱的《我的祖国》”相呼应的爱国怒怼。
燃啊!
就连那位小哥发言之初的颤抖的声线都成了爱国激情的表现。
可是,我愿意相信周伟立先生的真诚,而这位同学的表演让我不能相信他。
说老实话,我当初看到这一段的时候,只是有种感觉“我可以说我相信”这句话怪怪的:这不是普通汉语的表达方式啊,什么叫“可以”“相信”?是不是有啥前言后语啊?

看清楚了吧?
第一句,“严肃的角度”,您真的好严肃啊。

看到这儿,我发现我收获了一个笑话:“从严肃的角度~~~”

喂喂喂这位同学?您那游离不定的小眼神真的很出戏啊!
是不是忍笑忍得好辛苦啊!

您这么欺负一位老人家隔这么远看不见您的坏笑,是不是有点不厚道啊?
哦~~那么我~~如果说~~
哦~~从~~严肃的角度来回答~~
您 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的话
我读书少,不知道这个“我如果从严肃的角度来回答您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的话”这句话中间那么多的停顿犹疑代表说话人的什么心理状态。
我读书少,不明白这位同学为什么会选择“严肃的角度”这个词。
我读书少,不知道这位提问者口中的“严肃的角度”的潜台词是什么。
他是认为只有他的回答才能算的上是严肃的?
还是他的“中国大陆”身份做出的回答才配严肃?
还是在讽刺前面的其他回答者不够严肃?
还是他认为只有他说的那些“包含意识形态”的才算是严肃的歌,而之前他听到的那些歌都配不上“严肃”这个词?
这算不算是《我的祖国》之后的继续革命?
我读书少,我也知道前面我对这位先生的指责有诛心之语、也有上纲上线之嫌。
但是我实在是忍不住啊,我实在看不得一个人一句话内视线焦点变换四五次、一抹坏笑从心底漾到嘴角,同时还说着自己是“严肃的角度”。
严就严好了,肃能不能肃的不要这么猥琐?
既然演技差好不好换个台词?
第二句,“我相信”,您真的相信吗?

还是一样游离的视线、还是一样的沉吟至今,不一样的是多了一步闭眼问心。
你说你相信,说老实话,我看着您的小眼神真的不敢信你啊。

之前我在看21分钟节目的时候,就对这句“我可以说我相信”很犯疑。可以说,这句话才是我对整个事件里视频的真伪问题起疑心的起始点。
这句话果然是有自己的语境的。

我 ~~~
宁~~哦~~
我可以说 我相信
“我可以说,我相信”这句话其实是经过修正之后的2.0版,之前是想说“我宁可相信”。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位同学的语言习惯就是这样嘛,他就是这么想的,在之后他也这么说过:

切,这才是能配合画面的台词嘛。

“我宁可相信”
VS
“我可以说我相信”
现在问题来了,你说这位同学是不是真的相信他的启蒙歌是《义勇军进行曲》呢?
哦~~~
我宁可相信您是想做个秀啊,同学。
我不歧视作秀,我歧视的是没有专业精神的作秀。
你自己说,您的手艺是不是需要提高一下啊?
您之前有两个提问者,这么长时间您还不够您把台词捋顺、把心理建设做好吗?
这位先生,我之前夸过您介绍自己时候的镜头感很好,但是您已经把flag立好,往后就不能掉链子了啊。
您之前的蓄势不是很好吗?怎么之后的表演会这么心虚呢?你在质问反动分子啊,不紧紧的用您那正义眼神盯死她,您四处乱瞟个啥?你是在防备反动分子的打手吗?打手在第一排够不着你啊,刚才大合唱的革命群众就在你周围你在怕个什么?
这么严肃的角度怎么就突然这么往搞笑的方向发展了呢?
你肯定不想这么说:
“我宁可相信,
在我过去的二十多年中,
我的启蒙歌曲应该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你也知道你这么说的话,你就真成了敌对分子派到革命阵营里的卧底了。那么您就应该把台词编顺了再念啊,你现在把实话说出来算怎么回事?虽然你只说了一个字,但这比全说出来还惨啊。欲盖弥彰懂不懂?此地无银听说过没?你这么搞,你是怎么想的?你是真的想去敌对分子那儿领一份津贴吗?

走进来、走出去啊,培训时候没讲吗?
第三句,“应该就是”,你确定吗?

忍得好辛苦啊,您明明在目不转睛的盯紧反动分子,可为啥要这么一副诡计得逞的嘴脸呢?
在我过去的二十多年中
我的启蒙歌曲
应该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你宁可相信,在你过去的二十多年中,你的启蒙歌曲,应该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你虽然在极力催眠自己让自己相信,可是您的良知还是很强大啊亲,不断在告诉自己是有人告诉你“应该就是”,是在你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不断有人在告诉你:“应该就是”。
说好的激情呢?
说好的坚定呢?
你确定你不是特意来卖龙教授一个破绽的吗?
哦~~那么我~~如果说~~
哦~~从~~严肃的角度来回答~~
您 刚才提出的那个问题的话
我 ~~~
宁~~哦~~
我可以说 我相信
在我过去的二十多年中
我的启蒙歌曲 应该就是~《义勇军进行曲》
何苦来哉。
平平实实的就说一句:“龙教授您好,我的启蒙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但是这首歌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好吗?
现在我来说一下,我为啥逐字逐句、一个表情一个表情分析这么几句话呢?
很简单啊。因为我的判断很简单:这位小哥的问题,是立场先行,是以作秀为目的,秀的是他自己这个人。
中二少年嘛,很常见。但是拿国歌来中二,很少见。
形式大于内容,就是他自己说的意识形态挂帅,可是他的烂演技毁掉了整场表演。
都说了要揣私货,夹带懂吗?你这倒好,全是私货你让人怎么给你放水嘛。
以上关于这位同学的提问,我拿他的四句话就啰啰嗦嗦讲了这么多,我也知道我够烦的。这纯属个人好恶问题,以上吐槽这么多,无非是想说一个问题:
既然想要批评龙应台,就麻烦拿出点专业精神来。既然想讲道理,就不要掺和进去江湖手段;如果不想讲道理,直接喊口号就好了嘛。三心二意要不得,想当啥又想竖啥也要不得。
我这儿有个老段子跟大家分享一下:
文革”中期,我哥哥去看一位多年不见的高中同学。走进那间房子,我哥哥被惊呆了:
这间房子有整整的一面被巨幅的世界地图占满了。这位同学身着蓝布大褂 ,足蹬布底的黑布鞋,手掂红蓝铅笔,正在屋里踱步,而且对家兄的出现视而不见。
据家兄说,这位先生当时梳了个中分头,假如不拿红蓝铅笔,而是挟着把雨伞,就和 那张伟大领袖去安源的画一模一样了。
我哥哥耐心地等待了一会儿,才小声问道:能不能请教一下……你这是在干吗呢?
他老人家不理我哥哥,又转了两圈,才把手指放到嘴上,说道:嘘,我在考虑世界革命的战略问题。
然后我哥哥就回家来,脸皮乌紫地告诉我此事。然后我们哥俩就捧腹大笑,几乎笑断了肠子……
当年王小波对那扑面而来的荒诞是这样解释的:
罗素、弗雷泽研究逻辑,是对逻辑本身感兴趣,要解决逻辑领域的问题,正如毛主席
投身革命事业,也是对革命本身感兴趣,要解决中国社会的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 中,这些先辈自然会有些事迹,让人很感兴趣。如果把对问题本身的兴趣抹去,只追求这些事迹,就显得多少有点不对头。
所以,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对名人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并且在那上面做出成就,而不是仅仅对名人感兴趣。
王小波是谦谦君子,说话厚道。
我的说法比较卑鄙:
真正有出息的人是对毛主席感兴趣的东西感兴趣,而不是对毛主席的权势感兴趣。
就算是,也要用高超的能力技巧把这种兴趣隐藏起来。
急吼吼的要好处是不行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