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辈子会遇到很多的人,很多的事,多到可以让自己脑袋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沉重。
在这个价值导向利益正方向的社会中,如果不把握自己的本心,就会迷失到认不清自己的心,最终的结果是也许自认为看清了别人,却不知道真正结果是自己都没有看清自己的同时,连别人也没看清。自认为把握了很多事,却不知自己内心已然不知不觉中被事牵着走了,走进了“事”的迷雾中却以为超脱出“事”了。
世间法万千,在没有真正得道之前,不敢说那是道。只有得道了之后或者所走之法有前人的成功印记时,才敢说这是道前法。
“大智若愚”者,是百世智者,即当世成功者如是。
在我看来这个社会中有这样一种现象:到处充满着天花乱坠的道理,却忘了老祖宗留下的最简单道理,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太极,阴极而生阳,阳极而生阴;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足吾欲者有尽;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等等。在这样一种捆绑式价值观导向潮流上,与之相冲者皆为异类,也就会有这样一种情形出现:人都习惯活在过去的时光中,因为在那个纬度里,我经历了,在我努力付出后得到了我想得到的一部分,那么我要画瓢,得到更多,。却忘记了一个自然法则:世间唯一不变的是一直在改变,包含人类本身。于是变成了一种“浮躁”的人生。其实自然的规律也在适应人类的生存方式,在改变着自己原本的轨迹。过去纬度中的“事”是过去空间里综合因素造就的结果。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与圣人代表着道德制高点时,这句话却有另外一番韵味在。
在看老子西出函谷关而东来紫气三千里,为场景浩大而又神话而感慨时,却不知真相却是道教发源时,为与佛教释迦牟尼并立而神话他的,因为他们是同一个时代的人物。这是历史在那里做出的选择,也有一番风味在其中。
在经济时代被文化时代慢慢取代的过程中, 做为经济时代带来的产物“浮躁”,在文化时代潮流的作用下,变得更加“浮躁”了。于是场景变成为了自己,却比前人找到了更多的借口,将自己骗到极致,然后就相信了自己。
在我看来,“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虽然不能达到,却可以尽可能修炼接近,到了那极致境界就是“去浮躁”的人生了。可这是...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