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个人提升写作文字小殿
再不要吃拆书这种残羹剩饭了

再不要吃拆书这种残羹剩饭了

作者: 老胡冷静 | 来源:发表于2016-08-25 20:37 被阅读1849次

拆书是近两年很流行的一种读书方法论,提倡将读书转化为个人能力,通过对图书篇章、段落的拆分,从中找出可践行的理论。这种阅读方法最大的好处,可能就是契合了这个时代所要求的“快”和“实用”。于此同时,还有很多所谓的文化人开启了领读的新风尚。

“拆书”出现的时候,仿佛驾着七彩祥云而来的盖世英雄,让很多想读书,却因为种种客观原因屡屡搁浅的人眼前一亮,像是等到了自己读书路上的梦中情人。

再不要吃拆书这种残羹剩饭了

1、我的“拆书”体验

今年上半年读书10本,多是内容轻松的小说。下半年时间过于紧张,于是加入了读书群,试图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读书群里的读书经历给了我一个响亮的大耳光,5天,每天不超过10分钟,居然就轻轻松松看完了一本书。按理说看着这样的打卡刷进度本应该是有成就感的事,可是那些被别人提炼出来的东西真的就是这本书能够传达给我的全部吗?老祖宗的智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读书这件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捷径的事情,要不怎么不说是“书山有路快为径”呢。

不得不承认,我们大多数人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在作祟,我们本应该读书,但是太忙了没有时间怎么办,那就快速读一下书的精髓,总好过什么都不读吧。其实不然,与其花时间去看这种片段化的,看不到逻辑、过程的东西,不如干点自己喜欢的事情,看个电影、跑跑步,自己体验各中乐趣。


2、阅读是一场饕餮盛宴

     拆书是一瓶复合维生素

所谓”各花入各眼”,也所谓“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本图书对每个人的触动都不一样。就说哈姆雷特,有人更看重权利之争、有人更看重爱情之美、有人更看重仇恨之火。假设让一个看重权利之争的人来拆书和领读,那我们看到的是厚黑学的西方写实版,那鲜活的人物形象,复杂的内心纠葛可能都会被弱化。仅仅靠着片段的解读,而弱化整本图书的整体架构和背景,无异于看着满桌的好吃好喝,却只吃了一颗复合维生素片。

一本好书就是一桌饕餮盛宴,菜品酒水一应具全,色香味样样精湛。读书就像是坐在桌边享受这视觉、味觉和精神的盛宴,有人钟爱肉食,有人钟爱甜点,有人钟爱汤粥,一餐下来,吃饱了肚子幸福了脑子。如果是拆书呢,就像是被人挑剩下的残羹剩饭,至少也是依着别人的口味点菜,人家爱吃肉,你也只能跟着吃肉,人家爱喝粥,你也只能跟着喝粥。这种感觉无论如何也不如自已随心所欲来的痛快。

书本是美食,拆书是复合维生素。

指望“拆书”来满足你的胃口,提供每天所需的能量,只要舍弃得了美味,满足于复合维生素的供给,或许也勉强可以撑一段时日。


3、我们都该读什么?

我们需要读书,正如我们需要吃饭。吃饭给身体提供能量,读书给精神提供能量。拆书是快餐文化的产物,可以用来应急,不能用来安身立命。我们需要通过体检知道身体缺乏什么,于是在饮食上注意补充什么。

专业阅读—学以致知

在理想状态下,通过专业书籍提升专业知识的理论水平,并在实际中检验理论,进一步促进专业水平的提升。可现实情况是,多数人的专业与职业并不对口。比如我,大学时期的专业是英语语言文学,目前职业是金融业。专业知识在职业生涯中,能够落地实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反过来,职业对专业水平的理论检验和进一步提升也起不到太大的帮助。

专业书籍是否需要读,个人认为需要。通过大学甚至研究生期间的系统学习,已经建立了专业知识的基本体系,因为职业生涯中没有实用性就束之高阁,未免过于可惜,所以仍需要保持一定的专业知识学习。达到学以至知的目的,说白了就是保持对专业学科的持续关注。

职业知识阅读—学以致用

职业生涯中,需要不断学习职业的相关知识、发展趋势等,如我现在所从事的金融业,因为缺乏专业基础,在职业发展中还是会容易造成空中楼阁的现象。职业相关书籍的阅读,是建立另一个知识体系,并且需要不断更新和维护的长远工程。

职业生涯中的相关阅读和知识学习,有实际操作的土壤,理论知识可以扎根于土壤,再慢慢生长成参天大树,最后结出果实,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兴趣阅读—学以致趣

专业书籍和从业知识的书籍相对枯燥,但它们是食物中的米和面,是主食。而兴趣类的书籍则是蔬菜、水果等种种辅食。如果发现坚持读书很难,就先尝试从兴趣类的图书开始。

王小波说:“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人生苦短,做想做的事,读想读的书,把又忙又快的生活活出点乐趣,达到学以致趣的目的。


4、我们应该怎么读

针对我所追求的学以致知、学以致用、学以致趣三类书籍,我个人有不同于传统认识的阅读方法。

专业阅读——框架、论证及结论

传统的专业阅读应该精深,应该用数量换质量,通过大量的密集阅读,获得在专业领域的见解。而我说的专业阅读,目的仅在于学以致知。由此,关注学科及专业的发展动向,了解最新的理论假说足矣。对于不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人而言,专业书籍需要略读、通过分析找到一本书的骨架,明白论证的过程和得出结论的依据,我们的目的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职业知识阅读—基础积累、找到方法及执行操作

传统的职业知识阅读,应该有明确的职业从业要求,或明确的从业资格认证导向。我是工作中的落后分子,工作多年未考取过半个证书。但是,我坚持通过定期的阅读获得职业领域的基础知识。到实用的层面,便更加简单了,找出作者所提炼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并结合实际工作找到可执行的方案。

兴趣阅读—骨骼和血液

兴趣阅读则没有那么多的条条框框,这就回到了那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上,读书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总有这样的困惑,我们看了很多书,最后记得的却没有多少。借用写了《乖,摸摸头》的大冰的一句话,大概意思是说:

“每天读书,就像我们每天吃了很多东西一样,虽然看不到食物是如何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能量,但是日积月累,都会慢慢变成我们的骨骼和血液。”

或许这便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有烟火气的解释。


为了让我们的骨骼清奇,看上去像一个纵横诗书界的武学奇才,科学饮食显的格外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拆书这种残羹剩饭不能多吃的原因。

相关文章

  • 再不要吃拆书这种残羹剩饭了

    拆书是近两年很流行的一种读书方法论,提倡将读书转化为个人能力,通过对图书篇章、段落的拆分,从中找出可践行的理论。这...

  • 再不上班我就要吃土了

    回想起六月份面试上岸,到后来的考察,体检,复检,再公示结束,历经了接近四个月的时间了,依旧还没通知上班,明天就是国...

  • 哪有时间这回事1

    今天拿起好久之前买的书,连包装都没拆呢,我是有多不爱读书啊……要是再不充实自己,真是要被社会抛弃了,我决定要捡起书...

  • 2018-01-29长沙“拆书帮”活动体会

    28号,我参加了“拆书帮”全国共拆一本书“长沙站”的活动。利用“RIA”法学习和运用《说话心理学》。是“拆书”这种...

  • 表达力私塾课之四

    书还可以拆着读 老师布置了任务,开课前读完《拆出你的沟通力I》。之前我孤陋寡闻,并不知道还有这种书,居然书还可以拆...

  • 学以致用,致知于行——拆书训练营结业总结

    一个多月前知道了重庆拆书帮,参加了两次线下活动之后非常欣赏这种读书和分享的方式,决定加入拆书训练营,向一名拆书家、...

  • 拆拆拆!不要再往地上装这种东西了!

    柳州市基隆开发区四通八达综合楼周边背街小巷多,道路原本就不宽敞,可有居民却还在地上私装地锁,抢占了公共资源,这让狭...

  • 你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缺乏这种能力

    你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缺乏这种能力 6月6日,我毛遂自荐做了拆书群的组长,分担了拆书群的部分工作。我能做这个组长...

  • 运用思考法,让思想有深度

    拆书课的培训结束后,因圆满完成拆书课的六天作业,拆书课老师奖励了我们另一节免费拆书课,由于拆书课对阅读和写作的促进...

  • 拆书学习Day2: 何为折书?

    拆书的起源 拆书的创始人是赵周老师。 赵周老师最早在阿里园的企业员工培训中提出,由于这种拆书学习的方式效果越来越好...

网友评论

  • 瑞瑞01:以为多读点精华就等于看完了一本书,看了你的文章,貌似不是这样子,受教了
    老胡冷静:@尚影岺 :pray::pray:过奖
  • 烽烟乱:1.所以拆书是一种手段而已,没谁将它神话,作者不要借着拆书的名头,又将 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东西写一遍。
    2.你的拆书经验?拆本书要10分钟?这是逗我吗?我在拆书怎么需要2个小时去参与呢。拆解自己的东西,没拆出来,或者没有认真去用,否定一个方法可取?
    3.拆书是需要对书有认识和认知的,谁也没说不要把书读完,你忽略了一个大前提,在急切需要、时间少、马上用的这个情形下,摘取自己能用的,而且拆书的作者说过最多的是拆解“致用类”书籍,这类书说到底是一个论述、实用类、或者工具书,将信息转化为方法论,形成知识,储存在脑子里,平时能用,就够了。
    4.看小说、喜剧其他文学书籍,你说要陶冶情操,可以,来本菜根谭,慢慢琢磨琢磨,修身养性。那么,这个目的,就是修身养性了,说到底,读书都是想从书中得到什么。古人都不会自我欺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不是对读书的一种目的吗?一种欲望?期盼?
    5.读书不带有目的,这个时代不知道除了吹牛逼有什么用处。那么既然读书需要带有目的,我们就需要对书籍内容甄别,找出自己需要的。
    6.所以,拆书帮或者拆书行为这是一种方法论,愿意通过这样汲取知识并没有错。
    7.书山有路勤为径,每天坚持看书,本就是一件勤奋的事,所以不要曲解这句话。
    8.快餐文化。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的就是好猫。好书当然要分析阅读,慢慢享受。读书四大境界,主题阅读时,一本基础认真分析,一本经典认真看,后面的还需要一本一本接着这么做?老了不知道能不能看完,你得通过前两本形成框架,然后通过速读和拆书填充知识尔。
    9.残羹冷炙的观点是怎么总结出来的?不能是精华吗?每一个作者写一本书,都有一个目的,20的精华,掌握足够我们用了,那么对于每个人来说,对他有用的就是精华,为何说是残羹冷炙?
    10.最后,精读+拆书结合,让自己进步。说不上哪个对或者错,唯努力尔,能让我们进步的方式,都是好方法。如果能每天坚持拆书,也是不错的。你试试每天拆书,你能坚持?拭目以待。
    烽烟乱:@hiaxure 不要为读书而读书
  • 赵万龙:个人观点,读一本书,不仅要知道里面的精华,也要知道里面的过程,如果光看结果,而忽略了过程,那就相当于看一部电视剧一样,看完第一集之后直接看最后一集一样。
  • lesmiserables0:专业知识,技能的书,提纲挈领,快速掌握。修身养性的书,百般研读,不足为过。
  • 哈皮波:有很多人自称自己不是知识的生产者,只是搬运工,结果自己赚的盆钵满满,公众越来越低智,这些人着实是民之贼
  • 不知清静心:自己读懂就好
  • 花蓉儿:大家都知道快餐没有营养的啦,我是最讨厌这些跟风行为的,别人说拆书怎么怎么好,就一大片人跟风,别人说哪里哪里可以赚钱,又一大片人跟风,恨不得别人闻的屎他们都也要去闻一下,读书要是有捷径,那还要考什么试,学什么习,人人都是作家了,人人都是天才了,简书首页那些翻来覆去的毒鸡汤,毒干货实在是太多了,就好像“怎样阅读一本书”那个,翻来覆去,无数人去写同一本书的东西,一大半的内容都是书里写的内容,有意思吗?我可以举报抄袭吗?看到标题直接跳过
  • 然雪婵:很赞同。每个人理解角度和深度都不一样,书还是要自己阅,保持自己最原始的感受和见解。
  • 伊若:看到最后一句大冰的话,瞬间感动~
  • 安静baby:对的,要自己先阅读。毕竟每个人看出来的都不一样,何况作者的意思也会被大打折扣
    老胡冷静:@安静baby 各花入各眼: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W晓花:对头,明明是一餐营养丰富的盛宴,活活被一些想靠别人的懒惰来赚取利益的投机分子利用了,一本好书被弄成了一顿无营养的快餐食品,快餐式阅读损害的是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精神
    老胡冷静:@W晓花 我们从小被填鸭式灌输 没得选择 如今成年了 有的选择
  • 云栗:👍读书如饮食,要想身体好,合理膳食很重要。如果专业书籍是主食,那么兴趣类书籍就是辅食,合理搭配,才能有好成效嘛😜
    老胡冷静:@落沫瑾柠 合理搭配 效果杠杠的:v:
  • 2897881ee9f4:我觉得还是应该自己先看完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再看其他人的理解,互相弥补互相借鉴
    老胡冷静:@玉子 :clap::clap:一个想法换一个想法 最后就有两个想法
  • Joan_He:赞:+1:,真正的理解一本书,还是需要自己去读!我们只能学方法,而不是只品尝别人的分享!
    老胡冷静:@Joan_He 阅读是一个人的盛宴:stuck_out_tongue_winking_eye:
  • 6011dec9178a:举双手赞成!
    有些事情就是要用笨办法才行,想走捷径没门。
    老胡冷静:@小小荧火虫 不怕笨 就怕懒:smile:

本文标题:再不要吃拆书这种残羹剩饭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pas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