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以7年为一个单元记录自己的人生,你想过:
1.自己的人生会有几个7年?
2.第几个7年是你成功或失败人生的关键吗?
英国BBC电视台,从1964年起,挑选了14个来自英国各阶层的孩子,从他们7岁开始,每隔7年对他们的现状进行一次采访实录。
几个简单的问题,每个人10、20几分钟的采访时间。
7岁、14岁、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7个7年,14个生命,从黑白电视里的天真小孩儿到满头白发的老年,好像一个个被浓缩了的人生,带给我们无限的思考和震撼。
虽然,它记录的是距离我们遥远的年代、国家和那儿的人们,但这个系列的纪录片在豆瓣评分9分以上,可见它所引发的关于阶层、具体而可行的人生目标、社会制度等的思考从来没有停止过。
1、阶层
这个纪录片里所选择的孩子们,有家境殷实的白富帅、有寄宿学校的贫困生。同样生活在英国,他们的出身差距很大。
7岁时,家境优渥的Anrew和John,已经每天在看《金融报》和《观察家》了,明确知道自己将来要做什么工作、读牛津大学、读什么专业。
中等家庭的男孩子们也有一些梦想,有的反对种族歧视、有的希望帮助弱势群体......
而穷人区的孩子们有的甚至连大学是什么都说不清楚。
14岁,家境优渥的孩子们几乎是沿着自己7岁时的梦想一路前行。更加自信、笃定、懂得为理想付出汗水,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都极为突出。
之后的21岁、28岁、35岁、42岁、49岁、56岁......你能想象他们的人生走向吗?
绝大多数优越条件家庭出来的孩子,都取得了自己想要的成就,当然,一定有人从这个阶层掉落;
穷人家的孩子也有人逆袭,从农庄去到美国,走进高知人群实现人生理想,也有人在西班牙的海滨购入了庄园,儿孙满堂乐、享天年。
贫富差距、阶层固化,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某个阶段就势必要面临的问题。前几年就有人高呼“寒门再难出贵子。”
反观我们,8090年代各行各业的佼佼者,很多是因为考进大学而改变了贫苦的命运;
2000年以后,有一大部分的佼佼者是从很视野和基础都领先于人的群体中浮现出来的;
当我们还以为努力学习可以跨越阶层的时候,殊不知,现在的学霸已经不是全部成绩考满分那么简单,而是从才艺、国际视野、人生格局、到对现实世界的感知都站在了很高的高度。
当然,逆袭在每个社会环境都有可能。但逆袭仍属于少数人。我们要探讨的是大多数。
收入低、学历低的家庭如果想从教育和收入上跨越阶层,需要父母这一辈,付出更多心血,如果不能用足够多的金钱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就要把自己变成优质的资源。
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呢?
寒门真的再难出贵子了吗?如果大多数人的努力都没有用?为什么还要努力?
这是一个思考。
2、具体而可行的人生目标
自从接受了这个采访,每个7年,孩子们的人生都要经历一次检验。具体而可行的人生目标,在每个阶段都指引着这些孩子成就了他们的人生。
那些目标明确的孩子多数都成为了自己想成为的人,而那些在某个7年没有什么目标的人呢?眼神迷离闪烁、脸上没有光也看不到希望。
当他度过了那个阶段,重新找到人生目标之后,所洋溢出来的气质变得完全不同了。
可见,具体而可行的人生目标是一剂良药,即使你不成功,也会让你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3、社会制度
尼尔自从21岁辍学,没有做过太多带来收入的工作,几乎是靠着社会救济在生活,是社会救济让他在漂泊大半生,还能有一口饭吃、一个地方住,是当时的社会救济制度给了他一点生存下去的条件。
7年又7年,人生不过在几个7年中迅速消逝,如白驹过隙;人生又无常,从农场小子逆袭成大学教授的尼克,35岁意气风发、42岁经历了婚姻挫折;向上进取的托尼,35岁婚姻矛盾、42岁出轨被抓,妻子对婚姻的宽容和坚韧,让他悔不当初,令人唏嘘。
到底是
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人生?
时势?
教育?
出身?
性格?
规划?
……
这7年又7年的人生历程,虽然与我们相距甚远,虽然展现的只是每个人的人生片段,但也足以让我们窥见生命的无常,千回百转、潮起潮落,我们能握在手中的是什么呢?
受思想、见识、视野和知识的影响,这么深刻且具有现实意义的话题,我只能说这些,且可能是错漏百出的。欢迎探讨和指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