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贝的学校作业很是需要费工夫,一份手抄报、一份翻翻书制作。吃完早饭后直到中午11点多一直在忙作业。我问他家庭作业要不要下午再做。他说坚决不,作业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集中解决。虽然后面的数学题我偷偷的减量了,但是还是为他先完成作业才肯踏踏实实玩而点赞。
有意识的在那个时间没做太多自己的事情,来随时回答他的问题,才平稳完成。这让我意识到一些日常的作业上可以不陪,但是有难度的作业上还是要及时给予积极回应。因为手抄报和翻翻书的作业形式还是值得重视的,是小朋友们总结知识的一个好工具。
在提交的作业里看到里有些同学的作业真的是很惊艳,令人羡慕。但转念一想,不比较,不比较,我们需要的是不断进步,有差距代表我们还有进步的空间,其实挺好的,一直生活在一种希望之中。勇气就在于当孩子没有做到最好时,我们还能找出其中闪光点来支持看见他。
下午《问天少年》的杂志到了,小贝先着急的是拼装纸质飞机模型。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有些零件很难对上,我和爸爸都鼓励他自己解决。他坚持一会后还是开始喊叫,后来爸爸教给他怎么做了。爸爸教完一步后说:“你要自己多想想怎么解决。”这时我来了一句:“让孩子自己想办法你还老帮忙?”爸爸说:“那我不说了。”这时我觉察到自己开始说教爸爸了,马上闭嘴。
小贝接着拼,一会高兴的哼歌,一会又喊叫起来,我听得烦躁的时候就看看手边比较休闲的书转移一下注意力。我发觉我是想践行-不要让孩子寻求过度关注-这一点。独生子拥有了全家的关注,为了让他更好的适应外界的环境,我们需要适当调整。说实话,这点做起来还是比较难的,因为度挺难把握的。但还是行动起来吧,实践中才能总结经验。
这其中的情绪问题也比较难把握,为了让自己传递情绪平和,我特地和小贝说:“妈妈期待着你的成品哦。”过了一会,他开心的说:“拼好了!”我及时的为他欢呼、拍照。并特地说:“一系列问题又成为你的手下败将了!”这时爸爸说:“我还指导了你一下呢。”孩子说:“你指导的那个不好使,后来我拆了重新弄的。”
当孩子做到的时候,及时看见、肯定。我注意了这一点。小贝也很开心。
我乘机和他说:“你去帮我们煮点面吧,我负责烧水(直接端锅里的水,他还不太端的稳)”
小贝:妈妈,我着急写故事呢。
妈妈:你还是煮吧,我会非常非常感谢的!一边得顾上做饭,一边还想写故事,生活中就是经常有这种多头任务。
最后小贝去煮面了,爸爸在旁边说注意热水等等。我就又教了小贝一遍怎么往里放面条。1:先把火关到最小。2:让面从锅侧面滑入,不要直接往里扔。3:尤其注意沸水,每一滴温度都很高,有烫伤的危险。
最后煮好后,小贝让我先给他盛一点,这样好晾。我发现他已经吸取了我这点经验,哈哈。最后端着一小碗放在桌上,边晾着他同时开始写故事了。
写到这里,还挺开心的。孩子们,在学习上做的没有最好的时候,我们难免会焦虑。这是事实。但是怎么办呢?谁叫他是亲生的呢?打击和惩罚只会让结果越来越糟,鼓励和真心的赞赏才是正途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