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语言·翻译
对于文明,是文字重要,还是发音重要

对于文明,是文字重要,还是发音重要

作者: 昕爸 | 来源:发表于2019-01-01 18:46 被阅读13次

    我们从小在历史课本上,受教了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我个人觉得古印度实在觉得商榷,除了诞生了佛教以外,真没有啥可以和古罗马及古希腊媲美的地方。

    开篇先跑题一下:众所周知,《西游记》的故事是讲述了“玄奘法师”西天取经的故事,取的什么经?大乘佛法!然而呢,现今国内的佛教只有菩萨没有佛,典型的小乘佛教,只尊佛主!都没有佛,谈何佛教!为啥普陀山不供奉斗战胜佛、九华山不供奉功德佛!《西游记》中“立地成佛”的这两位,可是赫然列在35佛中的哦!御弟“玄奘大师”是谁的御弟?唐太宗李世民!但是李世民时代遗传至今最玄乎的可是《推背图》,这是道家玄学,昭示的是“万教归一”。

    好了,言归正传,再跑,这题就要跑远了‍🤣。世界上最早的文字是出现的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此处世界公认。此后,所有的文明初始诞生的文字,清一色都是象形文字,华夏文明也不例外。我国文字在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小篆、隶书、楷书,直到我们今天所使用的简化字。

    汉字的演变,确实让其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种由古老象形文字演化而来的当今文字,但是!是谁为汉字注的音,这可是演变出除了看,还可以说的文字,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果只是文字,大家交流岂不就如哑巴,只是把手语换成了写字而已!

    古往今来,有太多的国家将汉字变换成其他的书写方式,古有契丹、西夏、古蜀,今有朝韩、越南、日本。将一种文字,换一种写法,和换一种发音,对于语言学家来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古中国的文字,是谁来统一了发音呢,翻阅大量史料和现代纪录片,我至今苦苦寻觅不得。

    鲁迅曾有言:“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虽然看似偏激,但也不乏其理。直到解放后,我国百姓的识字率自古都不曾超过10%,人们之间的交流靠的是啥?是发音,而非文字!鲁迅先生有比一语,也是感叹我国识字率前景的艰难!直到1954年,我国的学术界也就弃不弃用汉字进行了长达五年多的争论。最终,我国实行的是以拼音注音,简化字书写的模式,一直至今。在此之前,越南就以拉丁文替代汉字,而朝鲜半岛用换字换音替代汉字的方式统一了语言,至于日本,换汤不换药的方式就不提了。

    我们应该都看过一部电视剧,其名《亮剑》,剧中主人公“李云龙”就是典型的大字不识几个,但是打仗毫不含糊,被称为“泥腿子”的将军。类似的人物,在我国八路军、解放军队伍中屡见不鲜。我们也可以回想我们的爷爷奶奶辈,那些出生在上世纪20-40年代以及上世纪文化大革命60年代的人们,识字的并不多,但是他们一样活的很好,交流无碍,丰衣足食。

    回到今天,我们这代人,识字及普通话标准的已经比比皆是。反而有一点非常突出,就是除了个别语言天赋很强的以外,学习外语,都感觉很难。其实这就是被文字所固话了,就英文来说,不识字的长辈一样可以正常交流,难道不会拼写的国人就说不了英文吗?

    把方块字变成拉丁文的越南,并没有见能把英文说的多好,日本人的英文水平,在国际上也就是个笑话,台湾人的英文水平,那公认同比大陆要差,反而韩国人的英语水平,居东亚之首。这是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

    我个人觉得,文字根本不是关键,发音才是质的飞跃,文明的交流,文字只是来书写协议的,而交流靠的还是发音。记得初中英语老师说过,学英语就要学会用英语来思考,而不是在心里经过翻译再说出翻译出的英语。确实如此,一点不假!在其他语言口语中,用此口语直接思考和交流,和我国广大不识字但依然可以自由交流的人们又有何区别。

    给我这段启发的是不到一个月前的黄山上,一对外国人夫妇的问路,当他们指向地图中的光明顶,我也不知道怎么翻译“光明顶”,是从哪来的灵感,我直接说了“sun top”,真没想到他们听的懂!他们是要下山的,要从问路的地方经过光明顶去索道站,当时离索道关闭还有3个小时,确实时间蛮紧迫,还是雪天。“here go to sun top 30 mins,no other way”,“for sun top to there,go this way  2hours”随手我拿出随身携带的笔,在地图上勾画“go this,one point five hours ok”。就这样。

    黄山回来,再想想这段对话,确实根本不是正规的英语对白,而且我确实用的是我国语言形式来说的英文,但是:“听得懂就好”,这点非常关键。

    该结尾了,我想要表达的就是!:“发音比文字更加重要!”

    给汉字注音的绝对是神,没有音,何谈文字延续!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对于文明,是文字重要,还是发音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ctol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