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霜降”的来临,“锦鲤营销”的热度终于开始消退。
前不久,“支付宝锦鲤”的走红带来了互联网“锦鲤营销”的热潮,各个平台的寻找锦鲤抽奖活动让人眼花缭乱,甚至蔓延到了各大高校,一时间,朋友圈、微博都摇身变成了抽奖转发的阵地。
对于这样的锦鲤抽奖活动,我针对大学生群体做了一个小调查。结果显示有近半数被调查学生参与过网络平台抽奖活动,且其中8%的人对于这样的抽奖活动包容度极高,只要看见相关活动都会转发参与。而且大家参与抽奖的频率在“支付宝锦鲤”事件后有一个普遍的提高,曾经未参与过的人也开始了解参与其中。虽说这项调查尚有众多缺陷,但也足以说明这种抽奖活动现下的一个流行性。
“转发这条锦鲤,一个月内必有好事发生!”
其实“锦鲤”两个字并不仅仅是在抽奖营销中被用来当作“招牌”,不知道从何时起,“锦鲤”就成了社交平台上的好运代表,从明星锦鲤到“支付宝锦鲤”,以及还未到来正在路上的各种锦鲤……那么究其原因,“锦鲤”的爆红到底蕴含了怎样的玄机呢?
我身边有位朋友,她在某次考试前转发了类似的朋友圈,她的确也在那一次的考试中收获了意料之外的好成绩。自此以后,在每一次考试前,她都会习惯性地转发,倘若成绩理想,那么必定会夸赞锦鲤灵验,如若并未取得好成绩,她却并未归咎于锦鲤失效。她的想法也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中国人总是会把一些超自然的现象归结为玄学。当你转发了一条“锦鲤”,然后你的确收获到了意料之外的好结果,这该如何解释呢?这时候,就会有一部分人将“锦鲤”归类到众妙之门——玄学的领域里去。其实关于这一点,心理学早已经给出了解释,即“自我实现预言”,它是指我们所抱有的信念和期盼会驱动我们,从而实现其中的信念和期盼。转发“好运锦鲤”后取得的好成绩,也许源自你日常的努力;转发“发财锦鲤”后实现的升职加薪,或许是你勤勤恳恳工作的回报;转发“恋爱锦鲤”后收获的美满爱情,可能应该归功于你诚挚的心意……
当然,没有人不愿意被突如其来的好运砸中。这样的抽奖活动和转发活动,只需要手指轻轻点一下鼠标,一场没有成本的赌博就展开。但是,细细想来,这样的活动真的没有成本吗?事实上,它消耗的不仅仅是我们的宣传价值,还有人际价值。当我们的社交平台担当的不再是分享生活的职责,而是变成了饲养“锦鲤”的转发鱼池,好友的意义仅仅在于抽奖时能够达到@好友这一活动门槛。倘若真的如此般发展,“锦鲤”则不再是大家愿景里好运的象征,反而更像是一种肆意传播的感染病毒。
盲目地信仰依赖这样的活动,即使真的被幸运砸中了头,殊不知背后或许也有难以承受的眩晕之感。与其说我们所收获的幸运是称之为“锦鲤”显灵,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实力冠名。不奢求成为吃撑肚子的锦鲤,做一条扎扎实实积攒每一点小幸运的小鱼,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写于2018年10月23日 部分发表于《南方周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