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改了学生的习作《扫墓》后 ,我十分困惑,清明烈士扫墓的活动我和学生全程参与,习作前我曾作详细指导,但习作结果却让我心头一沉。或主题不清,或中心不明,或立意不深,或结构不全。

一切都很完美呀!因为前天晚上就让学生做了小白花。出发前,又讲了要求。早上排着整齐的队伍来到陕州区烈士陵园开展“缅怀先烈,铭记历史”为主题的清明节祭扫活动。又聆听了区领导讲述了英雄故事,敬献了小白花。可扫墓的作文学生就怎么与要求相差很远呢?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哦,聆听今晚专家的讲座,我似乎明白。我们的代劳代替不了学生的学习,学生只有理解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才会有不一般的结果。

原来学生听到的知识是片面的,如何将看到的、听到的 、想到的写下来,这是一种技术,一种本领 ,需要逐渐内化。 这种内化,可能是缓慢的,也可能很快。可能是几天,可能是几年 ,但所有的一切都必须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任何拔苗助长都是不行的的。
让我们静待花开 ,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会真正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