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散漫的人,没有什么目的,没有什么信仰,这让我一度觉得很空虚,然后就开始看书。那时候我读书的初衷很搞笑,我觉得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信仰,或者说书里面所塑造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目的。我就想读书的时候,如果觉得契合的话,就把他们的信仰当做自己的信仰,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书中描述的那个样子。后来我发现,我真是天真的可笑。一个人的一生哪能复制啊,你不可能把别人的人生粘贴到你自己身上。不要说复制了,就算你全力以赴想活成你想要的样子,那也是不可能的,首先外界环境就给予你诸多限制,而这其中的很多限制不是你这个渺小的个体所能改变的。
我读了很多书,也没能找到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目的,所以我曾经一度把“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过上穷奢极欲的生活”当做自己的人生目的。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有一个极度肤浅的灵魂呢。在努力挣钱的同时,我还是一本接一本的看书。虽然没有赚很多很多钱,但是读书能让你感受到各种纸醉金迷,位高权重的奢靡生活。看的越多,你就越发现,什么富甲一方,权倾一时,终究是一场过眼云烟。这个认知摧毁了我“赚很多很多的钱,然后过上穷奢极欲的生活”这个人生目的。算了,还是做一个好人,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吧。
你有没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你越来越难交上像上学时那样“一起玩一起闹一起哭一起笑,可以肆无忌惮地说一些掏心窝子话”的好朋友了?你最近认识的一个“死党”是什么时候呢?之前的好朋友能够不断了联系已实属不易,再认识新的掏心掏肺的朋友,着实很难。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反正我最近认识的好闺蜜已经遥远到大学时期了。然后呢,只能通过读书认识更多的人了。比如说,你读了一本心理学的书,那你就首先认识了书的作者,然后你可能会更清晰的认识你自己,认识你身边的人。当然,如果你读了一本小说,你会一次性认识好多好多人,特别是碰上那些形象塑造特别逼真,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咦,巧了,又是你特别喜欢的人物性格,ta在书中说的每一句话都能引起你的思想共鸣,那你就可以把ta当做你的好朋友,比如说《红楼梦》中妙玉是我的好朋友,比如说手头现在正读的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刚看了几十页,但当看到一段关于瑞宣的描写时,我已经打算把瑞宣发展成我的好朋友了。那段话是这样描写的“瑞宣,胖胖的,长得很像父亲。不论他穿着什么衣服,他的样子老是那么自然,文雅。这个文文雅雅的态度,在祁家是独一份儿的。祁老太爷和天佑是安分守己的买卖人,他们的举止言谈都毫无掩饰的露出他们的本色。瑞丰受过教育,而且有点不大看得起祖父与父亲,所以他拼命往文雅,时髦里学。可是,因为学的过火,他老显出点买办气或市侩气,没得到文雅,反失去家传的淳朴。老三瑞全是个愣小子,毫不关心哪是文雅, 哪是粗野。只有瑞宣,不知从何处学来的,或者学也不见就学得到,老是那么温雅自然。同他的祖父,父亲一样,他作事非常的认真。但是,在认真中——这就与他的老人们不同了——他还很自然,不露出剑拔弩张的样子。他很俭省,不虚花一个铜板,但是他也很大方——在适当的地方,他不打算盘。在他心境不好的时候,他像一片春阴,教谁也能放心不会有什么狂风暴雨。在他快活的时候,他也只有微笑,好像是笑他自己为什么要快活的样子。”
人生几十年,我们认识的人千千万,但真正能够长长久久自始至终留在我们身边的人能有几个。每个人是每个人的过客,每个人是每个人的思念。但书中认识的朋友就不一样了,他们一直都在……









网友评论
欢迎关注我的文章,有惊喜
https://www.jianshu.com/p/46f8ab73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