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里,美好的愿望,勇敢地成为一个温暖的人,故,那次在图书馆里瞥见这书名《灿烂千阳》,便忍不住驻足,大致是被这书的名字所吸引。那会才发现,原来这本书的作者竟是卡勒德·胡赛尼,那个众人皆知的小说《追风筝的人》的作者,依稀还记得那句“为你,千千万万遍”。于是,真得,雪莉迫不及待地想读,想要去了解这里面的故事。

故事发生在遥远的国度,阿富汗。那个年代的阿富汗战火纷飞。雪莉回想小时候的记忆,电视新闻里每天都会出现这个国家的名字,还有那提起来便叫人不寒而栗的塔利班组织。如今书里的情景一点一点清晰再现。 战争带给人们无尽的死亡,恐惧和绝望,于是迫于无奈,很多人选择离开充满灾难的家乡,或去临近的巴基斯坦、伊朗避难或去更遥远的欧洲安家。于是女主人公之一的莱拉一家人在痛失俩位兄长的境况下,也终于下定决心离开喀布尔,然而,不幸地是,巨大的灾难在那一刻降临,火箭弹击中了她们家的房屋,瞬间,一切变为废墟。莱拉被救起时,伤痕累累,也就在那一刻她成为了孤儿,一位十四岁的少女,曾经那个美得无与伦比的少女,金色的长发,高高的鼻梁,浅浅的酒窝。
当她再次醒来时,莱拉看见一个脸很长的女人玛丽雅姆还有那个年迈苍老但健壮的中年男人拉希德。战争所带来的这次残酷灾难让莱拉变得无家可归,变得绝望。也就在那时,狡猾的拉希德耍了一手段,编了个弥天大谎,让莱拉心里仅存的那点期盼完全消失殆尽。她被伪装前来的人告知那个她深爱的人儿的不幸消息,塔里克和其父母乘坐前往巴基斯坦的客运大巴在路途中被炸毁,那次人为事故几乎造成车上所有避难者的遇难,而塔里克后来虽在医院里经过顽强地抢救依然离去。
读到那段文字,那一刻,雪莉觉得,莱拉的天塌掉了,变得黑暗而无边际。猜想着,莱拉肯定活不下去了,因为于她而言,活着是没有希望和毫无意义的。然而,真主似乎一半怜悯一半在考验她,她竟然有了塔里克的孩子,那是塔里克走之前他们因依依不舍所酿下的美丽错误。莱拉的第一次,给了这个他从很久之前就爱上的英俊男孩。离别那日,塔里克祈求莱拉和自己一起走,但莱拉含着眼泪拒绝,她不能够忍心抛下自己的家人而离去。此刻,莱拉心灰意冷的心,终于有了点温度,为了肚子里的宝宝能够出生,能够活下来,她甘愿忍受一切屈辱。甚至,没有犹豫,她同意嫁给这个比她父亲年龄还大的粗鲁男人。
可能便是,从那一刻起,她的命运就和玛丽雅姆纠缠连接在一起。起初,玛丽雅姆甚至讨厌莱拉,因为拉希德对待她就像使唤仆人,而对待莱拉起初更像对待女王。但伴随着莱拉生下一枚女婴,而不是拉希德所盼望的小男孩,她的待遇也开始急转直下。某一天,拉希德又再一次地对玛丽雅姆实施家暴,用皮带狠狠地抽打着玛丽雅姆,这时,莱拉丝毫没有犹豫,勇敢地扑过去,抓住拉希德的手臂,为玛丽雅姆求情。也许就在那一刻,玛丽雅姆开始意识到,其实莱拉和自己才是同路人。十五岁那年,母亲娜娜去世后,父亲扎里勒把她许配给这个大自己将近三十岁的鞋匠拉希德后,再也没有人会愿意为她做这样的事。也许就在那一刻,玛丽雅姆开始视莱拉为自己生命中仅有的亲人。接下来的岁月里,莱拉的女儿阿兹莎为她俩带来了很多欢乐时光,也许见证小孩的成长本就是一件幸福的事。
只是在这样的岁月里,幸福是渺茫的光,笼罩在上空的更多的是灰暗。拉希德的暴躁脾气变幻无常,随时都会给她俩一次次的拳打脚踢,让她俩皮开肉绽,门牙掉落。故,在岁月的磨痕中,人总是苍老的比时光快。那次潜逃至白沙瓦的计划失败后,莱拉被拉希德打的半死不活,还有后来莱拉被迫将阿兹莎送往恤孤院却无法常去探望的情景里,让雪莉不禁深深地感慨,阿富汗那个男权至上的国家,妇女的地位是多么低下,妇女不可以独自外出, 上街必须有丈夫陪同,而且外出时必须穿上布卡,那种遮的人只剩露出眼睛的长袍。莱拉每次去恤孤院看望女儿阿兹莎都要历经艰难险阻,但也从那里,雪莉看出一位母亲的伟大,为了心中的信念可以做出什么样的牺牲。
如果说战争带来的是无尽的黑暗,那么其中也总会藏匿着一丝丝温暖的光,至少期待战争结束就是那一丝丝的曙光。意想不到,带给莱拉光和希望的竟是那个她朝思暮想的男人塔里克。间隔十年后,他终究回来了。他走前答应过莱拉,“我会回来找你的。等着我。”他确实做到了。不过,这消息对拉希德来说,似乎不太美妙,他早就怀疑到阿兹莎不是自己的亲生骨肉,厌恶极了这个女儿。虽然和莱拉后来拥有了一个小儿子察尔迈伊,但这些都通通无法消除他对眼前这个女人的恨意,他试图用尽力气掐死莱拉。此刻,同在现场的玛丽雅姆心中有个声音想起,“我绝不会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她回想起她和莱拉在星光点点的夜空下,一起坐下来喝一壶茶,吃几块饼干的幸福时光。在她看来,那是她嫁给眼前这个男人后仅有的最幸福的时刻。她任劳任怨,忍辱负重,却没有换来这个男人丝毫的尊重。因此,她会允许这样的事发生在莱拉身上。她匆匆地转向院子里的工具房跑去,拿下那长长的铁锹作为武器,没有丝毫犹豫,使出浑身力气竖直地插向拉希德的身体,于是, 那个折磨她大半辈子带给她无尽屈辱的男人终于停止了呼吸。
事情发生后,玛丽雅姆比莱拉淡定多了,安慰着莱拉,她们会一起过上充满希望的日子,而她只做到了一半,她把这些希望留给了莱拉,而自己却主动承担了杀夫之罪,走向死亡。那会,莱拉读懂了玛丽雅姆。这个女人就像一块河床中的岩石,毫无怨言地忍受着流水的冲刷,然而她的圣洁将不会因此被玷污,她将会变得更加高贵。在莱拉的心中,她发出一千个太阳般灿烂的光芒。
其实,很久很久之前,走在自我救赎之路上的扎里勒早已渐渐晓得女儿的心灵是那么圣洁无暇,他从心底里认可这个女儿,只是作为父亲,他后悔自己的不称职又悔过太晚。
为了踏上一条通往新生活的道路,莱拉知道,她将会知难而上,去拥抱充满各种可能性和欢乐的生活。而现在,她丝毫不会在惧怕,因为,她知道,塔里克再也不会离开她,那个她最爱的人会一直陪伴她走接下来的路,无论平坦或崎岖,她将再也不会一人独自面对与承担。回想过去,她觉得再次见到塔里克,是真主的意愿,一个人虔诚地思念着另一个人,大概真主也会感动。回顾这将近十年的光阴仿佛只是一条奇怪的时间岔道,隔开了最后相处的那个下午和重逢的这一刻,从此莱拉再也不会举目无亲。
后来,莱拉和塔里克,还有一儿一女去了穆里,那个与世无争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度过了一段平和安详的时光。在喀布尔政局稍微稳定,塔利班撤出这个城市后,他们选择重回家乡,因为他们知道穆里虽好却不是根,而阿富汗需要他们,喀布尔更需要他们。
在这个动乱年代的阿富汗,在无尽的绝望中,原来也要始终相信,存在着几许微弱的希望之光。正如那句诗里所说,“人们数不清她的屋顶上有多少轮皎洁的明月,也数不清她的墙壁之后那一千个灿烂的太阳。” 据说诗人用太阳来比喻美丽的喀布尔妇女。此刻,雪莉在想,最后的最后,她大概读懂了这书名,读懂了这背后的故事,那个关于不可宽恕的时代,不可能的友谊以及不可毁灭的爱的故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