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放手,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开学以来教学工作努力的方向。
今天下午的自习课,计划和大家一起交流完做过的阅读题,和之前讲题的方式一样,学生讲,教师做补充。
“这道题谁来讲?”
话音刚落。
“老师,我!”后排坐着的宇同学已经迫不及待。
……
“谁还有不同意见?”
“我,我,老师,我我我!”中间坐着的行同学按耐不住激动的心,早已站了起来。
……
胆子大的外向的会讲的学生永远是这样争先恐后,胆小的内向的会讲的和胆大的不会讲的也总是默默无闻。课堂上应该把发言机会多留给他们一些。
“不举手且不说话的同学都是想当小老师的人!”
这时候教室里一声不响,连根针掉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接着我就按他们接受知识的程度呈阶梯式的叫了几位回答问题。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谁还想来说说?”
再一次回到当初抢答的气氛里。
……
看到他们这么积极的投入学习,快乐的表达自我,七嘴八舌的回答问题,这时,我觉得他们如荷花一般美丽。于是,我说出来了自己的心声:
老师感觉现在咱们这个教室就是一池美丽的荷花,有的欣然怒放,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看到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好像要和其他花儿争个高低(看到被老师叫起来的学生);有的还是花骨朵儿,仿佛在低吟浅笑(看到没有发言的学生)。看外面,一阵春风吹来,我们都在翩翩起舞。(一起摇摆)
不知不觉中一节课过去了。实践出真知,这样的课堂学生的确唤醒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活跃了情感,放松了身心。学生并不是非得正襟危坐,教师也不应是手拿戒尺厉声呵斥的教书先生。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才应是教育的美好姿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