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家长来说,辅导孩子写作业成了心中说不出的痛。所谓“不写作业母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就是让人啼笑皆非的真实写照。
在碧桂园实验学校总校长陈钱林看来,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们不仅在作业管理的方式上存在误区,而且把作业理解得过于狭隘。
几年前,由北京师范大学专家领衔制订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炉,其中将学生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六大素养。“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这两个长期被忽视的教育维度,被提到与“文化基础”同样的高度。
但是,“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如何培育?许多人至今疑虑重重。
实际上,在碧桂园实验学校的“自主作业”创新改革探索中,一项被称为“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内容,举重若轻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改变
充分尊重孩子意见,成长意愿被极大激发
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核心理念是“化被动为主动”。
学校为二年级以上学生设计了《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计划表》(以下简称“计划表”),锁定阅读、学艺、健身、探究、劳动等项目,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尽管计划表只有A4纸般大,内容却充实丰富。其中,小学二年级至五年级着力于学生的习惯养成,分为“健康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三部分。健康习惯包括安全防范、讲究卫生、自主健身、视力保护等;做人习惯包括感恩家人、自理生活、自信说话、远大志向等;学习习惯包括喜欢阅读、喜欢探究、自主学艺、英语会话、劳逸结合等,“劳逸结合”一项更要求学生自主制订作息时间表,并粘贴在计划表后面。
其实,作为校内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家庭自主教育评价措施在很多基础教育阶段学校都有推行,例如布置“每天看书半小时”、“每天跳绳20分钟”等作业,并由家长监督学生完成。
但在陈钱林看来,这些单向度的、过细的要求,却是对孩子独立人格的不尊重。“为什么不多听听孩子的意见?”
为此,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只提出框架上的项目,孩子可在家长的指导下选择全部或部分项目,制订最适合自己的计划,一项一项地搭建起属于自己的“综合素养之路”。“只有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坚持,何况设计方案的过程本身也是能力的锻炼。”陈钱林表示。
六年级至九年级则致力于培养学生“自律、自学、自立”。其中,自律习惯包括健身习惯、做人习惯、学习习惯等;自学能力包括拓展学习、超前学习、特长学习等;自立人格包括立言(自信)、立德(感恩)、立志(耐挫)等。计划表经班主任审核后便开始实施。为保障计划的具体落实,计划表上还设计了每月一评的自主评价、家长评价盖章和班主任评价三项保障体系,并辅以精心设计的“星卡”评价系统。
“素质教育的核心要义,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陈钱林介绍,“问题是,我们总认为布置作业和素质教育是冲突的,没有发挥逆向思维,创造性地用好作业这个传统载体。”
而碧桂园实验学校恰恰是“返璞归真”,没有华而不实的时髦名目,就是通过作业改革,让所有学生都制订个性化的素养锻炼计划,引导学生自主实施,发展自律习惯、自学能力、自立人格,并在每月评价中增加自主评价的程序,由此实现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
“可以这么说,在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实施过程中,素质教育也就静悄悄地落地了。”陈钱林表示。
创新
“个性化定制”家庭作业,学生“爱觉不累”
“计划表将习惯细化下来,让孩子们有章可循。”二年级班主任肖瑞萍表示。
一项项独具个性的具体计划,填满了一个个空白的表格。 “每天跟爸爸妈妈说一句我爱你们。”“跟父母说话不能大声吼。”“有时间要给爸爸妈妈捶背。”“积极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翻阅同学们的计划表,仅是“感恩”一项,他们便有许许多多属于自己的“感恩操作”。
有的同学甚至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付诸行动。“我对科学实验特别感兴趣,在‘喜欢探究’一项中,我填写的是寻找外星生物。”四年级学生马宇航说。每个周末,马宇航都会抽出两三个小时,带上弟弟到家附近的碧江岸边进行“搜索”,翻开大大小小的石头,遇到不认识的花草或小动物,便仔细拍下照片,回家后再运用网络搜索功能展开探究,希望有一天能发现新的物种,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贡献。
“每天都有需要完成的既定目标,就不会迷茫,有一种充实感。”八年级学生蒋远洋说,自己制定的计划大部分都是很喜欢的,这些热爱便成为了完成计划的动力。在“拓展学习”一项中,蒋远洋写的是“赛车空气动力学”,具体操作是看完厚厚的一本关于空气动力学的英语原版书,内容涉及数学、物理和计算机等多个学科。
蒋远洋在《空气动力学》一书上写满了笔记
这些也是作业吗?有人可能会觉得匪夷所思。可是仔细思量,谁规定作业只能用纸笔完成?谁要求作业必须与分数挂钩?谁又说过作业必须限定在书斋里?
作业,原本就是为促进学生成长而设计的任务或活动。只要有助于学生成长,“不拘一格”有何不可?更何况,对这样的作业,学生“爱觉不累”,乐而忘返。
“很惊喜,孩子们的爱好和能力超乎想象。” 蒋远洋的班主任孔令欢说,一方面,计划表能够锻炼孩子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让孩子养成做计划的好习惯;另一方面,计划表是按照孩子们的意愿制定的,完成度较高,能够有效达到培养目标。
通过家庭综合素质自主作业,大部分学生均表示收获颇丰。二年级学生李雨轩表示,通过制作计划表,自己懂得了要“说到做到”,计划写得好也要做得好;学会控制自己,例如“视力保护”一项要控制看电视的时间,变得更加自律;学会诚实,没做到的就是没做到,争取下一个月努力完成……
合作
引导家长做快乐的“教育合伙人”
时下,许多家庭作业都变味成了“家长作业”,让家长有苦难言。而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一大妙处就在于,不是增加了家长的负担,而是让家长乐在其中、受益其中。
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实施,当然需要家长的监督和配合。“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落实,基本都在家庭完成,老师看不到执行情况,只能依赖学生的自制力和家长的监督。” 肖瑞萍说。
诚然,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自行车的两个轮子,缺了哪一个都不行。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正是家校合作的一个缩影。
同时应该看到的是,如今家长们的文化素养逐渐提高,对孩子的成长要求已经不仅仅是考试分数,而是希望孩子的综合素质得到发展,但苦于缺少科学的方法和正确的引导。
可以说,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出现,适时满足了家长的这一迫切需求,让他们在监督和帮助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到了育人的智慧,对学校这一做法大为赞叹、全力配合。“经常有家长主动跟老师沟通,反映孩子的表现情况,家庭综合素养自主作业的完成度也越来越高。” 肖瑞萍说。
“爸爸妈妈的鼓励,是我认真执行计划的最大动力。”马宇航说,一方面,计划表是自己费尽心思精心设计的,想要全力以赴达成目标;而努力完成计划的另一个动力,则是希望得到爸爸妈妈的认同。“记得有一次,妈妈表扬我书写好了很多,我觉得是因为我认真完成了每天练字一篇的计划,太有成就感了。”马宇航说。
看得出,在帮助孩子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家长们找到了亲子沟通、共享成长的理想载体,越来越注重尊重孩子的成长意愿,更多以鼓励赏识的态度参与孩子的成长。
学生蒋远洋除了赛车空气动力学,为了培养良好的“自律、自学、自立”习惯,还制定了一系列的综合素养提升计划。“爸爸妈妈都特别重视。”蒋远洋说,寒假过年前,家里还专门开了一个家庭会议,总结上学期计划表的完成情况,同时拟定了寒假计划表的内容。
蒋妈妈则表示,每次需要制定计划表时,自己会先让孩子自由发挥,之后再进行适当的引导,例如提醒孩子不能盲目制定过于宽泛的计划,而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目标等。而在计划实施过程中,也会时时提醒孩子按照计划完成任务。“教育需要家长的配合,既有观念的配合,更要有方法的配合。只有和孩子一起,把计划当作很正式的事情去做,才会达到想要的效果。”蒋妈妈说。
作者简介:
白宏太,《中国教师报》全媒体运营中心主任、原《人民教育》资深记者,留日访问学者。
潘宇莹,原《佛山日报》文教新闻中心记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