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作者: 道形图 | 来源:发表于2017-04-17 15:09 被阅读29次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译文]

善于建树的不可能拔除,善于抱持的不可以脱掉,如果子孙能够遵循、守持这个道理,那么祖祖孙孙就不会断绝。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把这个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把这个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所以,用自身的修身之道来观察别身;以自家察看观照别家;以自乡察看观照别乡;以平天下之道察看观照天下。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之所以如此呢?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时空对话]

这一章,老子论述了求“道”,立“德”,修身给人们带来的好处,重点讲了修身的原则、方法和作用。

老子认为人们首先要依据“道”的天然要求,建立自己的“德”,树立起自己的“德”就要坚守住,永远不脱离“德”,如果自己做到了,并且自己的子子孙孙都这样去做,就会香火不断,人丁兴旺。

老子进一步推而广之说:

1、把这个修身立命的道理付诸于自身,他的德性就会是真实纯正的并且有益于自身;

2、把这个修身立命的道理付诸于自家,他的德性就会是丰盈有余的并且有益于自家;

3、把这个修身立命的道理付诸于自乡,他的德性就会受到尊崇并且有益于自乡;

4、把这个修身立命的道理付诸于自邦,他的德性就会丰盛硕大并且有益于自邦;

5、把这个修身立命的道理付诸于天下,他的德性就会无限普及并且有益于天下。

老子告诉人们,修身的原则是立身处世的根基,只有巩固修身之根基,才可以立身、为家、为乡、为天下,这就是“道”通过个人的修持以“德”的形式的功能显现,老子认为这是人类唯一正确的认识世界和与世界保持和谐共存的方式和途径。

另外老子认为以此修身的道理还可以知天下:

1、用修身之道来观察自己就可以照见别人、看清别人。

2、用修身之道观察自家就可以照见别人家的情况。

3、用修身之道观察自己的家乡就可以照见别人家乡的情况。

4、用修身之道观察自己的国家就可以照见别人国家的情况。

5、用修身之道观察天下就可以知道天下的情况。

老子说出了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求道知天下的秘密:我怎么会知道天下的情况呢(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就是因为我用了以上的方法和道理。

通过以上的论述,足见一个人修身的重要性,在修身的问题上道家和儒家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章说到“以身观身,以家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这一句是从一身讲到天下。

儒家经典之一的《大学》中所讲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所谓“八条目”。也是从一身讲到天下。

道家与儒家在修身问题上虽有不相同,但也有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就在于,他们都认为立身处世的根基是修身。

道家与儒家在修身问题的不同之处就是:

儒家是有目的性地去执行,即从格物开始到平天下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追求结果。而道家认为从修身开始到知天下是自然发生的结果。

相关文章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四章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

  • 都江堰何以屹立2200年?

    走马观花道德经(54) 54.道德经第五十四景点——德泽之门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德泽天下 造福万代 善建者不拔, ...

  • 初识《老子》第54章

    第五十四章八十六言 【文】 傅奕《道德经古本篇》第五十四章 善建者不拔,善袌者不脱,子孙祭祀不辍。修之身,其德乃真...

  • 至道学宫《白云先生:道德经到底在说什么【五十六】度过美好的一生,

    白云先生解道德经 至道学宫 道德经到底在讲什么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解读。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原文] 视而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徼,其...

  • 道德经54修德为本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修德为本 道德经学用 【原文】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其祭祀(sì),世世不辍(ch...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一章 [原文] 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章

    第五十章 [原文] 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故?以其生生之厚。...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三章 [原文] 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

  • 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九章

    第五十九章 [原文] 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五十四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dkya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