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阴天薄雾,天气清凉。山中富氧离子含量很高,空气湿润。我们开车去了趟延庆的永宁古城,也就是现在的永宁古镇。路上车流不多,山路弯弯,植被茂盛,心情贴合着这舒适宜人的天气,很是清爽。
车开到永宁的西关,街道两边还有一些老旧的小房子,青蓝色的小瓦上长了些象松塔样的瓦松,这在我们老家已经难得一见了,还有些屋顶上长有一些不知道名的花草,特别有年代感。
在西关边上还建有一个不小的花埔,各种颜色的百日草花开鲜艳,串红似火,格桑花长得很高,还有一地黄灿灿的万寿菊。成为附近住家的村民们休闲娱乐的场所。站在花园中看远山如黛,风景十分秀丽。
来到古城的正中玉皇阁边停好车,四个人走走停停,转转看看。古城里已经看不见真正的古物了,有的只是仿古街道。老城区还是很安静的,四条大街从玉皇阁伸向东西南北方。为了开展旅游,临街都修建了仿古建筑,卖日用百货的居多,锅碗瓢勺、农具等摆在店门口,透出乡土气息。街边售卖的有我感兴趣的艾草蒲团,刚刚从树上摘来,去掉厚厚绿色外衣的鲜嫩核桃。几家这记那记的特色小吃屋卖的都是永宁火勺,街北头有几辆三轮车上叫卖的是另一本地特色:永宁豆腐。
永宁城始建于唐贞观十八年(公元645年),由大将军尉迟恭(敬德)监修,叫寒江城。当时城池南面有一条大河,俗称寒江。相传,当年武艺超群的女将樊梨花曾经镇守此城。永宁城东门和北门外,至今还留有樊梨花驻守时用过的校场、点将台、牧马场和马厩等遗迹。大约在辽金时期,这座唐代的永宁城毁于战火。
明朝初年,永宁称“中所屯”,也称“终食屯”,为屯兵之所。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明成祖朱棣北巡,驻跸于永宁西北15公里的团山(又称独山,永宁八景之“独山月夜”即在此)。当时,延庆百姓已于明初被迁往关内,妫川大地日渐荒凉。朱棣见这里山川秀美,沃野百里,遂下诏,复置隆庆州并分置永宁县;同时委派原礼部尚书赵羾,大批迁移山西百姓及犯罪官吏,开发建设延庆。
明代宣德永乐年间都相继在此修城驻守。永乐十二年(公元1414年)并在此置永宁县之后,才开始兴建十三陵,故有“先有永宁城,后有十三陵”之说。
吃过午饭,转了转市场及超市,买了点儿生活必须品,重要的还有一条鲜鱼,李大厨晚上准备给我们做酸菜鱼。
吃吃喝喝,兜兜转转。哈哈,秋风已凉,这是个长肉增肥的节奏啊!
仿古商业街
称心如意
永宁火勺
刚刚出炉的空心酥火勺夹上猪肘肉,再配上一碗香菜丸子汤。地道的永宁美食
西关花埔的串红
花间小路
各色的百日草
这就是永宁古镇房子上的瓦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