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像水一样。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水是柔弱的,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非常坚硬的东西,做到滴水穿石;水没有形状,放在容器里,它的形状就是容器的形状,正因为不见其形,才可以进入到任何地方;水也是变化的、流动的,它总是向下流淌;水是包容的,无论来自何方,都可汇成一处,产生无穷的力量;水也是滋养的,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人类,都离不开水,甚至无生命的山石、土地,都需要水的滋润才能焕发自身的光彩。
《红楼梦》里贾宝玉称"女儿是水做的骨肉”,这个比喻非常的贴切,水的特性确实与女子极为相似。如水一样,女子看似柔弱,却有着坚韧的力量。
我在工作中遇到好多家庭,当家庭面临苦难时,扛起压力、不折不挠的往往是家中的妻子或母亲,她们看似柔弱,却无比坚韧,压不到、折不断,最终度过难关,走到“柳暗花明”。这与“滴水穿石”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水真的就是“不争”吗?刘禹锡说“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黄河万里奔流,带着泥沙,从遥远的天际滚滚而来,这样的磅礴气势,是水的另一面。
水的“不争”他不是一个“点”的状态,而是一个追求的过程,是力图清心,去除杂念,对于内心平静、纯净状态的一种追求。
为了达到了“静”的结果,它可以采取“争”的过程。就如这滔天的洪水,他的能量、他的激情,他需要去争。“水利万物而不争”是以“不争”的姿态去“争”,是以“争”的形式达到最终的“平静”。“不争”是因为时机不到,等时机成熟、力量足够时,据理力争,不起妄念,懂得适可而止。
我们看到好多女性,她们都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大胆展现自我才能,最终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前段时间在网上吵的沸沸扬扬的宗馥莉争遗产的事件,虽然最终没有完胜,但她的发声激起了全社会对非婚生子女继承遗产问题的关注,展现了不俗的勇气和魄力。
如果说从前的她是涓涓细流,那积聚力量的她就是涛涛江河,“争”与“不争”都是顺势而为,做到心平气和就好。
无论是“争”与“不争”,做到冲而不盈、满而不溢,才是水的智慧,也是女人的智慧。任何时候,女人都不能是一汪死水,而当是一泓碧波,保有生命的活力和力量,方可行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