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工作的第九个年头,2009年毕业后秉持“先就业再择业”的原则,迅速找到了一家很小的单位做文员,工资1000元,最开始住宿舍的时候要转两趟公交车才到,离开学校后租住在人才公寓,没有公交可到,刚开始靠骑自行车,半年后买了电瓶车。因为对小公司的管理不甚满意,也就很快离职。如果这一份工作让我学到了什么,大概就是了解到了初入职场的艰辛,当时我和明哥两个人毕业后就再也没有问家里要过钱,而且他比我晚两个月工作,一千的工资交完房租后,剩的真的不多,记得很清楚,第一个月发了工资我们去买了电磁炉。为了节约开支,我们迅速学会了自己做饭。
第二份工作是在春节后的人才招聘大会上投的简历,离住的地方很近。工作内容还是普通文职,多了一些人事方面的工作。这是一家生产型企业,本来应该可以学到更多,但不幸的是做了一年就破产倒闭了。很有意思的是,我的直接领导跟我同一天生日,且同一属相,她比我大两轮。
第三份工作,有了前面一年多的工作经验,应聘成功了两个比较好的公司,综合考虑过后,选择了红星美凯龙的人事岗位。只做了两个月,在这两个月里,是精进的两个月,部门经理是特别能干又很会带下属且心地非常善良的人,但是很快她就被调回扬州了,非常难过之余,正好考上了某事业单位的合同工,工作离家近,工作时间短周末双休,衡量之后便开始了第四份工作。
从2011.5-2017.2,迄今为止做得最长的一份工作。机关单位里的是是非非、分分合合看多了,也懒得看了。也曾多次尝试公考或本单位招聘,都止步于面试。如果在某一次考上了的话,也就不会有现在我们在上海的今天。如果说这六年留给我的有什么,完成了结婚生子,考了一些证,精进了兴趣爱好,找到了新的兴趣爱好,其实这跟我这六年的工作没有半点关系。非要扯上点关系的话,那就是成长吧。宽松的工作环境,我却不敢宽松自己。
第五份工作,也是来上海后的第一份工作。从机关出来,我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专门写公文吗?需要这种职位的公司很少吧,凭着自学考的会计上岗证和初级职称,一心想转行做财务。也找到了财务出纳的工作,是一家幼儿园。但在试用期内就被辞退了,当时心情是很复杂的,不过我只能接受。
第六份工作,也就是现在做的,财务人事行政,接地气的名字是“打杂的”。公司氛围轻松,人少也简单,做好本职工作之外还能有一些时间来安排自己。最最基础的文职类工作,我也时常会忧虑,将来能一直这样做吗?职业前景在哪里?但依照我的个性,完全没有野心和抱负的人,对生活的要求也非常简单。倒是本周的话题让我开始慎重思考这个问题,还要工作至少二十几年,往哪个方向去提升和发展,要深思熟虑才行呀。
很羡慕那些早早就发现自己兴趣和天赋所在,并为此在不懈努力奋斗的人,在这条奋斗的路上,他们走的辛苦,却又不觉得苦,一切都是甘之如饴。也祝福自己能有朝一日成为这样的人,并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