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的最后一个月,由于病*毒的肆虐,似乎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先后被迫躺倒。我们久居京城,是病*毒最先袭击的几个城市之一。无一例外,我们一家三口依次被击倒,被迫在家休整了整整两周。2022年的最后一天,已渐渐恢复的我们决定离开京城几天,换个地方换种心情,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心态来迎接新的一年。
我们去了上海,没有什么目的,也没有做任何的攻略,只是想去轻松地呆几天。当然,女儿一听说要去上海,就开始了她沉浸式音乐剧的预约。女儿很喜欢音乐剧,一直认为沉浸式的音乐剧,上海比北京排得好太多了,却苦于没有机会去上海亲自体会。所以,这次,女儿一口气约了4场(最终一场因故取消,只看了3场)。
我们在市中心地铁口订了间家庭宾馆,连住4晚,这种特殊时期也不想常换地方。宾馆硬件设施不错,微波炉、电磁炉、洗衣机、冰箱等都一一备齐,我们就拿这儿暂时当家了。这里说一下,可能因为这样的特殊时期,宾馆的服务基本没有,我们住进去后没有任何人打扰,反而真正自由得象在家里一样。每天的垃圾放在门口,有人收走。
女儿的音乐剧都在晚上。白天,我们一般都是临时起意,想去哪儿走走就出发。31日,我们在武康路体验了一下老上海当时上流社会生活的奢华和精致,同时,也在田子坊亲历了老上海底层人民石库门小弄堂里的烟火气。31日晚上的跨年,附庸风雅地从南京路拐去了外滩,见识了疫情过后,年轻人依旧的激情生活。新年的第一天,我们象征性地登上了东方明珠塔,也是想要讨个开年好兆头。新年的第二天,一时兴起,去苏州转了一天。这些活动都有另文记述,此处不再赘述。
这里主要记述一下离沪前一天的游历。
3日,本没有打算要出门的。但早晨起来,居然发现,阴了好几天的上海,居然出太阳了!一时心情大好,临时决定出门,去看看位于闵行区的七宝老街?
都说“十年上海看浦东,百年上海看外滩,千年上海看七宝”。据介绍,七宝古镇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古街区之一,也是离城区最近的古镇了。这愈发激起了我们想一探究竟的好奇。
地铁9号线有“七宝”一站。出地铁站,发现地铁站原来是在一栋商业大厦里,但我观察许久,都未能找到这栋商厦的品牌,楼体上倒是打着各种熟悉的不熟悉的商业品牌,就是不见商厦的名称。女儿指着几个字母字,说“Wanke mall”,原来又是一处洋为中用!
转过“万科mall”没多远,就看见了七宝老街。入口处一座古色古香的牌坊,正面是“七宝老街”,开宗明义,背面则是“北宋遗存”,标注着七宝老街悠久的历史。当然,牌坊应该是后来重建的。
从牌坊进去,迎面是一座三层的小阁楼,阁名“氽来钟”,只见一口大钟赫然立于阁中,但因没有开放,并不知道这个名称的来历。往钟的右手边进去,就是现在已开发的南北街了。
七宝老街的面积并不很大,但风光秀丽,保持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风貌。老街因明清建筑而闻名,七宝老街因七宝寺而得名。据说,七宝老街在民间流传着“七件宝贝”之说:飞来佛、 汆来钟、金字莲花经、神树、金鸡、玉斧、玉筷。
复古的老街气度不凡。老街分为南北两大街,其中南大街以特色小吃为主,北大街以旅游工艺品、古玩书画为主,成为集休闲、旅游、购物为一体繁华街市。
我们先经过的是北大街,青石板铺就的街道两边,是一家接着一家的小商品、工艺品。我们并不怎么感兴趣,驻足的游客也不多,只有间或听到电子玩具小狗在吠叫着,走近了看,其卖力地十分起劲地摇头摆尾,仿佛要留下每一个路过的游人。但大家也都是只看看。
我们在北大街的尽头,一家号称百年老店的“天香楼”吃午饭。其时,正值饭点,可诺大的天香楼楼上楼下居然就我们一家吃饭的,可见,生意还是很清淡的。但他们家的萝卜河虾汤味道确实很不错。
南大街就基本是各种小吃店了。我们也就是走走看看。在一家卖肉粽的小店,女儿停了下来,想买两个棕子带着。老板娘热情地要给我们加热,然后趁加热的当口教给我们上海话“阿拉是上海人”等,满带着遗憾地说,现在的不少上海年轻人居然不会说上海话!这倒是大出我的意料,印象中,上海人是以说上海话为傲的。
如今的七宝老街,大概仍在疫情的重创之下,未及复原。除了这条主要的南北大街,店面基本都开着,没有游人如织的景象,倒也游人没断过。但其他的几条辅街则都是冷冷清清,店铺大多关门闭户,有些萧条落寞。
期待着经济早些复苏,再现老街昔日的繁盛。
第二天,我们就高铁离开了上海。虹桥火车站的电子显示屏上,居然每隔一小时就有开往北京的高铁!不禁感慨万千:如今的中国,千山万水早已不再是阻隔,几千公里之外亦是咫尺!
我们的车箱是静音车箱。一上车,列车员边缓缓地在过道通过,边轻声地叮嘱两边的乘客:请勿在车箱交谈、接打电话、播放视频……正说着,先生的电话居然适时地响了起来,列车员回身轻声要求先生去车箱连接处接电话。
真是几十年的沧桑巨变呀!所幸当年拥挤不堪杂乱吵闹的火车车箱也早已成为了回忆,所幸时代一直在稳稳地朝前推进着。
期待着越来越好的明天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