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梅爱自己第18天(8月12日)分享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今天继续和您分享《这样和世界相处》第二部分自卑情节和优越感中的第7小节——自卑与生活方式。
长在峡谷里与长在高山顶上的松树虽然树种一样,但因为生活方式不同,两者就有差别。松树通过生活方式来表达自我,并在具体环境中塑造个性。如果我们在期望外的环境背景中看到它,通过对它的生活方式的认知能让我们明白树木不只是对环境的机械反应,而是具有特定的生活方式。
人类的情形亦然。个人的生活方式在某些环境下能被发现,就像心灵会跟环境的变化而改变一样,我们应该分析出生活方式与其所处环境的真正关系。我们不能清楚了解处在有利情境中的个人的生活方式,只有当个人处在新的环境中,特别是遇到困难时,他的生活方式才会被清晰展现。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能在任何情境下了解到个人的生活方式。生活比游戏更丰富,并不缺乏困难,人们常发现自己处于困难中。我们研究遭遇到困难的个体,从而找出他的异常行为及特性———生活方式从早期生命中成长出来,并作为整体而存在。
我们对将来更感兴趣。只有了解个人的生活方式后,才可能预测他的将来。一些心理学家试图通过关注本能、印象或创伤来得到结论,却无法得到精确的测验结果,因为所有这些元素都只预示了一种持续的生活方式。因此,任何刺激到我们的因素都只是用来解放或固定一种生活方式。
关于生活方式的见解与前文所述内容紧密结合。具有器官缺陷的人因为面对困难产生不安会造成自卑情结,这种自卑感会刺激他们采取行动,从而形成目标。目前,个体心理学称这种朝向目标的持续行动为“生命计划”,为避免在学生当中引起误会才改为“生活方式”。
亲爱的,今天我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感谢您的支持和陪伴。好书相伴,心灵相约,让我们一路相伴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