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
著名导演蔡澜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资金不足,团队只能住在廉价的出租屋内,当时气温特别低啊,廉价房也不防寒,他只能穿着衣服面对煤气炉睡觉。有一天早上起来,他发现自己铺在床头的毛巾居然都冻得僵硬了,但他没有沮丧,很快地拿起毛巾当成扇子玩起来了,觉得特别有意思。蔡澜就属于看起来总是很开心的乐观,他们的快乐好像不因为外在条件发生改变,困难、遗憾也仿佛是生活在和他们玩游戏,可以发现不同的乐趣。
这是怎么做到的呢?是不是他们天生就是快乐,而我们只能羡慕那群天生的乐天派,无法改变自己面对生活的态度呢?当然不是。
美国著名心理导师威尔·鲍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挑战,他会给每位参与者发放一只紫色橡胶手环,每天佩戴。如果人们发现自己抱怨了,就把手环移到另一只手上,如果能做到21天不移动手环,就是挑战成功。截至现在他们已经发放出了1500万只手环。而参与挑战的人们惊奇的发现,不抱怨改变了自己的生活。
两个人在一起吃午餐。一个人打开肉卷三明治的午餐说:又是三明治。连续好多天,他都烦躁的说我受不了了,每天都是肉卷三明治。另外一个人终于忍不住了,问他为什么不让你妻子给你做点别的呢?这人困惑的说,你说什么呀?我都是自己做午饭的。面对忍受不了的午饭,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抱怨,怎么给我不好吃的午饭,却忘记了改变午饭的能力就握在他自己的手中。在我们的学习、生活当中也是一样,我之前遇到过一群普通班的学生,学校。要出一个合唱节目,于是把他们班拉出去,每天用两节课的时间排练。有些孩子就叫苦连天,别人实验班都在学习,我们每天唱歌,这能比吗?学校怎么这么对我们?另一些孩子虽然也生气学校,明显就是偏心的举动,但是他们开始积极的想办法应对,要么是报名参加了晚自习,主动增加学习时间,要么是调整时间表,在唱歌的时间休息时段,偶尔还能背背单词,松弛有度,学习效率不减反增。最终呢,虽然大家都在一个班级,但后一批孩子不仅学习没有耽误,还收获了参加歌唱大赛的难忘经历。在我们的生活被困难打乱的时候,"怎么可以这么对我"这个观点,只会将我们的关注点放在已发生的坏事上,让我们自己越来越难过。稍微转换一下思维,问问自己:我可以怎么改变?就可以帮自己注意到困难中潜藏的机会,最终没法学习的困难,也可以成为免费学习音乐的快乐经历。而第二种乐观思维叫做不同但也可以很美好,就像玩毛巾的蔡澜一样,冰冷天气和简陋的居住条件只是让他生活变得不一样而已,而他可以收获毛巾变扇子的独特乐趣。在美国呢,有一位智障儿童的母亲写了这样的一篇文章,叫《欢迎来到荷兰》。文章说我们是准备前往意大利的旅客,我们兴冲冲的做好了攻略,订好了酒店,打包好了行李,可是飞机降落的时候,空姐说:欢迎来到荷兰!荷兰,为什么是荷兰呢?明明一直想去的是意大利,我可能很痛苦,但事实是荷兰并不是一个肮脏破落的坏地方,它有优美的风景和可爱的居民,一切的痛苦只不过是因为他和意大利不一样。是的,没法去意大利很痛苦,而且梦想破灭的痛苦可能会持续很久很久,但是如果我们一直在哀悼,没能去成意大利,那么也永远失去了享受荷兰美丽风景的机会。是的,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的打击很痛苦,也许是成绩的不如意,班级氛围的不适应,甚至是错过了理想的学校,但换个角度,这些只是和我们的理想不太一样而已,如果沉浸在痛苦当中,不但无法改变,也失去了享受生活的机会。
同学可能想:我倒是想不讨厌现在的生活,可讨厌的事情太多了,开心的事情总是太少,那么有一个小窍门就是永远不要忽视快乐的小事。《不抱怨的世界》这本书中记录了一个很温暖的故事。有一天作者无意间看到路边的一块广告牌,上面写着:如果你快乐就按喇叭。他不屑的想,这个牌子也太幼稚了吧,但当他带着2岁的女儿经过这里的时候,忍不住按了一下喇叭。因为他感觉和女儿在一起很快乐,之后呢,作者就发现这个广告牌仿佛有魔力,他竟然开始期待路过,他甚至还没看到牌子,光想想就觉得很开心。原来立牌子的是一对老夫妻,而其中的妻子是癌症晚期的患者,他们曾因为癌症陷入绝望,后来丈夫就想通了,他觉得只要内心快乐,活着的每一天都有意义,为了收集快乐,他在离家不远的路上立了这样一块广告牌。没想到第一天就有不少的车为他鸣笛,他马上告诉老伴:你看,有这么多人向我们传递快乐。这个老太太虽然躺在床上,但听到喇叭声也真切的感受到快乐就在身边,之后呢老太太的身体有了起色,最终被医生断定最多只能活4个月的老太太,竟然活了一年多,直到这本书写作的时候仍然在世。在癌症面前,一声喇叭是那么的脆弱,而正是它将关注点从癌症转移到一声声的幸福喇叭上,他们最终积累起了足够对抗病魔的幸福感,如果我们愿意去记录快乐,那么一点一滴的幸福都可以为我们积攒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