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写到我的装修遗憾了。
江城房子刚入住的那阵子,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新家温馨、舒适,有质感,用朋友的话说,是“低调奢华”,用同户型邻居的话说,“一看就是用了心的”。而我自己也沾沾自喜: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呀,两年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
随着时间的推移,心态渐渐起了变化,甚至有了一些不淡定。装修伊始,基于“房子一旦装修好,就要住很多年”的想法,决定要面面俱到,宁多勿缺。能想到的项目,基本都做了,该买的电器基本都买了,比如新风系统,比如洗碗机,等等。然而断断续续住了两三年后才发现,好多东西都使用率极低,可有可无。说说最主要的以下三项。
1、新风系统:此次装修最大的痛点就是安装了全屋新风系统。前面专门写文讲过,从安装到现在,用了不超过3~4次,花了近2万。房顶上多了不少管道和洞洞眼,卫生间顶上多了硕大一台主机,运行时隆隆作响。
怎么办,装都装了,只能偶尔将就着用一下,聊以自慰。2、软水:线路都走好了,机器没有买。所以一次没有用过。软水好不好,当然好,为什么不用,因为麻烦。机器大,占空间,还不停需要补盐。权衡再三,感觉弊大于利,决定及时止损。机器一万块省了,但线路铺装因此复杂了很多,无法更改。现在打开厨房水槽柜门,好多个阀门让人眼花缭乱,如果没有及时贴上标签,时间一久,真的搞不清谁是谁了。3、插座:网上不少装修达人忠告:“插座越多越好,你永远会觉得不够用”,加之以前家里插座确实太少,每次用个吸尘器电扇之类都备感不便的体验,于是乎矫枉过正。此次装修多余的插座,我数了数,保守地说,大概有二十来个之多。听起来真的是有点吓人。
插座为什么会多出这么多。当初本着宁多勿缺的原则,开发商布置在各房间的电视与网络的接口,全部保留,三个房间就多出九个插座。其实根据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看电视在客厅就够了,哪里会在房间里看呢。还有,各床头柜上的插座,本来一个即可,结果不是两个就是三个的装,这样三个房间又多出来六七个。
更郁闷的是书房及书桌的规划,又凭空多了四到五个插座。其实我和先生都是各一部手机和ipad就足够了,很少用到电脑。非要煞有介事地整个书房,结果到现在书桌都懒得买。餐桌2米长,0.9米宽,除了吃饭,完全可以当书桌用,而且比普通书桌好用得多。
类似的还有,电动窗帘插座,投影插座,监控插座,餐厅餐边柜插座,等等,目前都成了摆设。明明厨房7个插座足够用,餐厅餐边柜居然又设计了4个插座!唉……安排如此多插座,不能完全怪设计师,她应该是本着我的“面面俱到、宁多勿缺”的原则才这么设计的,而且图纸我都审核过。她的问题在于她不应该全部听我的,哈哈。
还是怪我自己吧。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整个装修,神来之笔出自我之手,败笔也出自我之手。看着那么多多余的插座,越看越扎心,悔之晚矣。
以上三种“神操作”花费的银子,都白白打了水漂。这还不够,装修结束的时候,项目经理彭跟我们结算,增项减项,多退少补。这些都很正常。我们也有记账。末了,彭经理提出要另外补2万给他,让我们瞠目结舌。他的理由是我家的工程太复杂,我们不以为然,表示难以接受。气氛一时很尴尬。
我记得很清楚,当时我们三人是在开发商的售楼部谈这件事的。彭经理翻来覆去说这样一句话,“我看你们对别人都很大方,怎么对我这么抠?”一脸委屈状。好奇怪他怎么会有这种想法,这不是大方不大方的问题呀。该出的我们肯定出,不该出的要我们出,合理吗?!
最后,看在几个月大家合作愉快的份上,看在施工质量确实还不错的份上,钱我们还是补给他了,但很是郁闷和不解。平时看上去挺老实、挺友善的一个人,竟会如此狮子大开口,太意外了。我们本可以向装修公司投诉,但没有这么做。
居住了一段时间后,我好像突然就理解了彭经理。就我们家以上几样吧——新风系统,软水系统,多的令人发指的插座,硬件的钱,自然是我们出的,但线路因此复杂了很多,做隐蔽工程的水电工的活就多了很多,人工成本也上去了。这个我很晚才想到。记得当时水电工工头小吴就嘟囔,“这完全是别墅的做法”。彭经理当时就安抚他说,“人家就是按别墅的要求设计的,你按图纸做就是了。”
一旁的我,当时听得还挺感动,以为彭经理是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呢。原来羊毛出在羊身上,最终还是由客户买单。不仅如此,跟业主多要的钱,他肯定不会全部给水电工,估计自己要截留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说起来,既满足了客户的需求,又有油水,何乐而不为。
当然,彭经理狮子大开口,可能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砸墙、贴瓷砖和粉刷的最后一道工序(我们做的是壁布,他只负责做好墙面基础整平工作),我们都包给其他更专业对口的人做了,让他少赚了不少钱。这是题外话。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几番折腾下来,个人感觉,家庭装修还是应以简单实用为主,没必要面面俱到,劳民伤财不值得。这方面,我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一所房子,又不一定要住一辈子。即使住一辈子的房子,你实际需要的其实就那么多。不必盲目照搬网络上的所谓装修达人的经验。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别人需要的,你不一定需要;别人说好的,不一定真的好,需要仔细甄别。
还是那句话:尽信书不如无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