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大众性的传统观念,比如说关于男女的,男的要豪爽阳刚女的要文静优雅等等。有时如果不符合传统的观念的话,就会遭到一些舆论的攻击,比如说“娘炮”之类的评价性的贬义词。其实,人不能盲目的跟从大众的观点。课上讲了,人要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个性,没有一个观念是放之四海皆准的,所以很多同学都赞同要有自己的特点,自己的本性如果被外界的传统观念蒙蔽的话,人就会很“假”。人要真实。
我赞同这个观点,人确实不能盲目地跟从大众的观点,也不能随波逐流,很明显,也就是说人要去追求自己的本性。
问题是什么是“本性”?在课上并没有给它一个确切的定义。而且每个人对“本性”的定义都是不一样的。说实话八也不能按其本身的“本性”去做事,一些事或许可以,但是很多事是不可以的。有时如果想做成事的话,就必须顺应一些时代潮流,干一些有违“本性”的事,有时候需要兼备多种特质来适应社会,才能被社会适应。换句话说,如果每个人都遵从自己的“本性”去做事的话,人类将会团结不起来,因为每个人都按自己的个性去做事,都我行我素,甚至拒绝与自己不一样的任何事物。
不过,人不可能完全遵从“本性”去做事,因为人人都要都需要利益,当一些需要集体行动才能达成目的的事情出现后,(建巴别塔...)人们就会团结起来。而且,很多在欧洲的崛起强国都是靠远航商业起家的,商业带来的巨大财富是必须与自己不同的人交流才能得到的。所以利益使人们摆脱自己的“本性”,也会使人们团结起来,甚至使人忍受一些内心的不平。所以盲目地追求本性必定是错误的。
那么完全的甩开“本性”,为集体着想呢?其实人永远不可能甩开“本性”,没有了“本性”的人不是人。一个人或许会表现得没有“本性”,但是内心深处他是有“本性”的,没有“本性”就意味着这个人眼前只有利益,所以当他的爹妈死时,他在心底绝对不会有一丝的悲哀,他只会为了不引起社会的舆论,而假装哭几声。或者说,这样的人,如果在社会上能完全做到完全为利益着想、为未来的利益着想(虚设),那么它将主掌全世界乃至全宇宙,因为他能洞悉一切,没有人能比他更会赢得人心,没有人会比他更能顺时应势,他的一切思考和行动都是纯理性的,他以理性理解世人的感性,但他绝对理性。他在现实活中是个“完人”,但是由于他没有感性,他的内心感性世界是空虚的,他再怎么地统治宇宙主掌天下?他也不会感到丝毫喜悦,在他内心的感性世界中,他认为做一个普通人和宇宙主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因为他本身就没有任何喜悦可言,他是最孤独的。所以一个完全甩开“本性”的人,是永远不会快乐起来的,他永远找不到他真正想要的东西。(他本来就无所求)而不同的是,感性的人一生都有所追求,无论是幸福还是金钱或者地位。
人生在世,总在试图以纯粹的理性的手段来获取自己的感性所需。但感性趣常常妨碍着理性的精纯。能“动心忍性”的人,才能攀登到社会的最高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