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麝香比黄金贵!”凤县留凤关镇六旬农民成林麝养殖第一人

“麝香比黄金贵!”凤县留凤关镇六旬农民成林麝养殖第一人

作者: 王磊老师 | 来源:发表于2025-08-20 23:16 被阅读0次

秦岭深处,一位抵押黄牛学技术的农民,用36年将濒危物种养成支柱产业,家门口参天梭罗树静默见证——题记

在陕西凤县留凤关镇沙江寺村,66岁的陈树民轻抚一头温顺的林麝,熟练地将取香勺探入香囊。十克琥珀色的麝香缓缓落入容器——这小小一捧“软黄金”,价值超过4000元。而他身后,院角一株罕见的高大梭罗树亭亭如盖,浓荫洒满半个院落。

巨大的梭罗树

这棵树,如同陈树民本人,历经风雨却愈发挺拔苍翠,默默守护着脚下这片土地。也正是这棵树,见证了凤县林麝产业从一人摸索到万人参与,从濒临灭绝到占据全国60%养殖规模、年产值超4亿元的传奇历程。

一、“土专家”的破冰之路:从狗追野麝到剖腹产技术突破

1985年寒冬,凤县留凤关镇沙江寺村的陈树民做出惊人决定:抵押家中唯一的黄牛,贷款前往宝鸡虢镇参加林麝养殖培训。彼时,秦岭山区的野生林麝因“杀麝取香”几近灭绝

培训归来,陈树民带着捕捉野麝的执念,带领猎狗深入山林。当猎犬将林麝逼上树梢,他迅速用黑布罩住这胆小的生灵背回家中——最初驯养的15天,林麝甚至不能见光。“开始哪懂技术?全凭一股倔劲。”圈舍里的林麝接二连三死亡,他含泪解剖了20多具尸体,才摸清常见病防治门道。

最艰难的技术突破发生在难产救治上。当又一次面对难产的母麝,陈树民把心一横:“横竖都是死,不如试试剖腹产!”简陋的院子里,妻子举着手电筒,他颤抖着划开母麝腹部。幼崽活了,母麝却没能挺过来。巨大的失落没有击垮他。历经数十次试验,他终于找到最佳切口位置在体侧,更调配出能让林麝“睡40分钟”的特制麻醉剂。这个曾被村民嘲笑“胡整”的技术,如今使幼麝成活率提高到90%以上。

二、共富密码:“养活算你的,养死算我的”

2006年,村民汪玉芳在陈树民的养殖场外徘徊。她渴望养麝脱贫,却连买种麝的钱都凑不齐。陈树民直接牵出两对种麝:“先养着,有钱了再还!

养活算你的,养死算我的”——这句朴实的承诺成了沙江寺村的共富宣言。对贫困户,他半价提供种麝;对特困户,直接免费赠送。技术指导更是随叫随到,村民形容他“半夜提着药箱翻山越岭是常事”。

更大的变革在2011年到来。陈树民联合养殖户成立凤县海兴林麝养殖公司,推行“支部+公司+农户”模式。贫困户租养种麝,首年幼崽全归养殖户,后续收益五五分成。

如今走进沙江寺村,房前屋后皆是标准化圈舍。全村43户养殖户存栏量超1000只,户均年收入突破15万元。当年接过“扶贫麝”的汪玉芳,已拥有30头林麝,年收入稳定在10万元以上。

三、庭院经济的奇迹:方寸之地年收20万

平木镇刘家庄村,54岁的陈建峰正在自家庭院忙碌。70间标准化圈舍里,30余头林麝悠闲嚼着桑树叶。院墙外种植的饲料树沙沙作响,实现“饲草自给”——这个精巧的生态循环系统,每年为他带来20万元收益。

圈舍建在院里,省地又省心!”陈建峰笑道。这种被称作“庭院养殖”的模式,正在凤县引发燎原之势。刘家庄村的创新解决了土地制约:54户村民在宅院建起1820间圈舍,760只林麝在“家门口”创造812万元年产值。

更智慧的共养模式在兴隆场村开花结果。村里推行“合作社+农户”模式:购买5.5万元的种麝,村集体出资60%,农户仅需承担40%;而收益分红时,农户拿70%,村集体只取30%。“以前哪敢养?现在投资小了,挣得多了!”村民藏亚明靠着共养林麝和基地务工,年增收5万元。

四、产业裂变:小麝香催生4亿产业链

走进陈树民的后山养殖基地,眼前景象令人惊叹:80余头林麝在半开放式圈舍自由活动,既能安全栖息,又可跃入相连的山林保持野性。这种他独创的“仿生态养殖”模式,有效保障了麝香品质。

36年的技术沉淀迎来爆发。陈树民参与编撰《实用养麝学》,将经验转化为规范;他创新的活体取香技术使全县取香成功率超90%,每头雄麝年产香15-20克。凤县林麝产业数据耀眼:

存栏量突破3.5万头,稳居全国第一!

年产麝香180公斤,占全国70%以上!

综合产值突破4亿元, 成为县域经济当之无愧的主导产业和首选产业!

政策创新更添薪火。凤县推出“林麝贷”金融产品和政策性保险,政府投资3000余万元建成12个扶贫基地。同仁堂、片仔癀等药企纷纷进驻,农户通过代养、寄养等方式深度分享产业红利。

五、古树见证:从一个人到一代人的“火种传递”

2021年初,初中文化的陈树民收获意外喜讯——被破格评为副高级畜牧师。这位总爱穿着劳动布外套的老农,如今身兼全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副主任委员。

他的院中,那株高大的梭罗树四季常青,枝干遒劲,树冠如云。 它静默地伫立着,看过陈树民年轻时抵押黄牛的决绝,看过他剖腹救麝的紧张日夜,看过他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风雨兼程,也看着徒弟们不断前来求教、又奔向四方。

他的徒弟们正在续写传奇。23名亲传弟子化作“星火”,在凤县9个乡镇培养出数百名技术能手,成为支撑产业的“土专家”网络。平木镇72岁的老党员柏尚敏,在陈树民指导下成为“林麝养殖第一村”的领头人。全县养殖户超600户,直接从业人员5000余人。

院前停放的5辆交通工具——从双轮摩托到红旗轿车,无声诉说着他走乡串户、传技解难的岁月痕迹。而更大的蓝图正在展开:凤县规划用十年将存栏量增至5万头,打造30亿元产业集群,让“中国林麝之乡”的金字招牌更加闪亮。

夕阳熔金,染红了陈树民家院角那株高大的梭罗树。 虬劲的枝干伸向天空,浓密的树冠在晚风中低语,仿佛在细数这三十六载光阴里的每一次坚守与突破。树荫下,新生的林麝幼崽依偎着母亲,发出细弱的啼鸣。

陈树民常站在树下,目光掠过层峦叠嶂的秦岭。他不会忘记那个抵押黄牛的冬天,不会忘记剖开第一头母麝时颤抖的双手。这棵古老的梭罗树,如同他精神的化身——扎根乡土,不惧风霜,以静默的伟岸荫庇一方,生生不息。

一个人富不算富,全村富起来才算真的富”。这句朴实的话语,伴着梭罗树叶的沙沙声,已融入凤县3.5万头林麝跃动的身影,化作乡村振兴路上最动人的和声。这秦岭深处的精灵与那参天古树,共同勾勒出共同富裕的壮美画卷,且必将更加枝繁叶茂,生生不已。

相关文章

  • 凤县文联赴留凤关镇瓦房坝村开展扶贫文学采风与文艺巡演活动

    留凤关镇瓦房坝村位于凤县境内西南角,远离县城,山大谷深,交通不便。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养殖业,其中主导产业为林...

  • 秋天的红叶

    带大家欣赏一下凤县的秋天,看看那漫山遍野的红叶,还有碧绿的嘉陵江水,这是大自然给人的惊喜。 在凤县留凤关镇苇子坪村...

  • 每天学一味中药,麝香!

    1来源 本品为鹿科动物林麝、马麝或原麝成熟雄体香囊中的干燥分泌物。 2别名 当门子、麝香仁、麝香壳、元春香、元寸、...

  • 动物类香材-麝香

    麝[shè]香 麝香自古以来就是极为名贵的中药材。关于“麝香”二字来源,李时珍说是“麝之香气远射,故谓之麝”...

  • 每日诗词丨凉州词

    《凉州词》 唐-张籍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译文: 流经凤林关的河水...

  • 赏读:凉州词三首(其三)

    凉州词三首(其三) 凤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译文 流经凤林关的河水向东...

  • 麝香

    麝香是天然香料,属动物性香料之一,又名:当门子、脐香、麝脐香、四味臭、臭子、腊子、香脐子。麝香为雄麝的肚脐和生殖器...

  • 旅人笔记:徒步【月亮台】

    月亮台位于陕西省丹凤县竹林关镇月凤村与桃峯村境内,海拨1360米,为一片未曾开发的原生态自然保护区。风光旖旎,山顶...

  • 给精神障碍患者一个温暖的家

    凤县德益精神康复医院(以下简称德益医院)位于凤州镇邓家台村,距离凤县县城约二十余公里,是一所精神心理疾病专科二级医...

  • 我深爱着你,故乡的土地

    贾平凹的长篇巨制小说《秦腔》以一个陕南村镇——丹凤县棣花镇为原型,浓墨重彩的讲述了农民与土地的关系、农民的生存状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麝香比黄金贵!”凤县留凤关镇六旬农民成林麝养殖第一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lfaf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