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最流行的兩個日本的書和生活方式或者叫生活理念,一個是斷舍離,一個是超級整理術。
斷舍離,我是比較贊同的,贊同的原因,一是經歷過“買”“收”“藏”,知道“烟雲”的意思。二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擁有很多東西的欲望自然地降低了。這一方面可以說是心力的增長,也必須看到這也是人的精氣神已經沒那麽足了的表現。
斷舍離在老人那裏就很少見。我們經常會看到老人會把什麽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收起來,去一些老的小區也會看到很多老人住的房間門外,樓道裏堆滿了“沒用”的東西。本質上也是人的心力降低的表現。“六十歲,心氣始衰”,老人心裏因心氣的衰退,充滿揮之不去的憂與悲。這種心氣心力的衰退,讓他們什麽都想“把”著,斷舍離對他們來說非常的難。
“憂”和“悲”是完全不一樣的意思。
繁體字的“憂”,上面是一頁書、兩頁書的“頁”字,它念“屑”,指的是頭,中間有個“心”。成語“杞人憂天”,就是老是擔心將來有個不好的事發生,這叫“憂”。 “憂”就是說一個人老處于對將來的一種不安感覺中。
“悲”上面是個“非”,在甲骨文裏面,它是兩隻小鳥相背而飛,勞燕分飛,是一種分離的狀態,是人在分離、分別的時候産生的那種情感、情緒。我們經常說“悲歡離合”,合就是“歡”。離呢,就是“悲”。正常人到了秋天,看到落葉紛紛,草木雕零分離的那種肅殺狀態,都會感嘆秋悲。而很多老年人是一年四季,不管春夏秋冬,都會産生一種悲。這跟孩童的樂天派,少年的混不吝,青壯年的往前沖,中年的無所畏懼一樣,都是生命的階段必然。
所以,我就在想,那麽對于我來說,可能可以斷捨離的時間也就是那麽二十多年吧。四十之前還是買收藏的欲望期,總算稍稍和斷舍離靠點邊了,六十歲又要心氣始衰,指不定又開始這個留著那個不扔了。但願練功能讓我的身心得到强健之力,老了的時候能够不假外求吧。
另外一個,超級整理術,我就特別不贊同。
當然,每次去日本,我都會心裏想:在日本生活不會超級整理術還真不行。大多數房子都是狹小的,或者即使是比較開敞,又因爲宗教的原因,或者其他原因,要是清淨的。
在我的生活裏,整理術是真不方便。我當然不會把家里弄得亂七八糟,也不會毫無邏輯地堆放東西。我也喜歡乾淨整潔的,家中的任何一個地方。但是我不會把所有東西都收到櫃子裏,一進屋整理到仿佛空無一物。
空無一物的感覺,當然有好的一面,比如有一個說法說這樣的環境不會讓人思路紛雜混亂不安定。但是我想大部分中國人成長的經歷,家庭成員的數量,小時候的記憶等等,反而會在空無一物的環境中難以找到安定感。
至于有人覺得這樣就沒有生活氣息,或者家一定要亂一點之類的,我倒覺得因人而异,不是最重要的原因。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原因是,這樣真耽誤事兒!
比如,書桌。
我幾乎每天都要寫字或者畫畫。非得是個固定的桌子,墊子一直墊著,筆墨紙硯隨手可及,放在習慣的地方。一有時間,或者一想寫的時候,走過去,拿起筆就可以寫可以畫了。非得這樣才可以寫到足够的量,讓寫字變成真正的“日常書寫”。如果每天都要從櫃子裏取出這些東西,一樣樣擺好,再寫,寫完再收,我想我寫字的時間會少很多很多。
這可真不是懶
這可真不是懶
再比如,化妝台。
上面放著日常用的保養品。我在保養的事情上是比較懶的,也真是幸好化妝台比較大,什麽面膜啊,洗面奶啊,精油啊,精華啊,全攤開放在上面,總是固定的地方,我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做一下每天日常的保養。有一陣我也收拾過,把它們整整齊齊放在櫃子裏,櫃子裏就有深淺和前後。當我打開櫃門,越過一個瓶子去取後面的瓶子,再放回去,拿另一樣後,第二天,我就洗把臉啥都不抹的完事兒。實在是太浪費時間。
再比如,厨房。
如果你確實在家裏自己做飯。家裏人多時,或者平時還要工作。到底還是所有用具擺放的整齊乾淨,但是方便取用比較好吧。都在櫃子裏的話,一進厨房檯面上什麽都沒有,全在櫃子裏收納著,就像沒有人用過的厨房,恐怕真的就沒人用了。
我是不喜歡亂的。這也真不是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