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咏,字复之,自号乖崖,世本邺人,徙濮州鄄城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长期担任地方官,为人刚直,疾恶如仇,果敢有谋略,治乱有方,关心民生疾苦,深受百姓爱戴。
01、家贫,发奋苦读
945年张咏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他从小喜欢击剑,少年时游历远方,他任性,不拘小节,疾恶如仇,行侠仗义。
由于家庭经济无力支持,张咏十九岁时才开始读书。家贫无书,他就借书抄下来苦读。
没有书桌,就在自家庭院背靠树干读,一篇文章读不完决不歇息。他曾在《劝学》诗中这样写道:“玄门非有闭,苦学当自开。
02、谦让,考中进士
980年,濮州推举进士,众议首先推荐张咏,当地有个叫张覃的老儒生还没考中进士。
张咏便与寇准写信给本州守将,推荐张覃做首选,众人都赞许张咏能够谦让。
这一年,张咏考中进士乙科,授任大理评事、鄂州崇阳知县,后又升为著作佐郎。
03、知崇阳县,严惩贪小利的小吏
任崇阳知县不久,一日张咏巡视仓库,发现属吏从官仓中拿走一文钱。
张咏上前责问,属吏一开始不承认,后来在张咏的厉声申斥下,才承认自己从官仓中拿走的。
张咏却让衙役上前杖责他,小吏气得脸红脖子粗,愤然说道:“拿一枚钱有什么大不了的,就杖责我?你能用杖打我,但是你不能斩杀我。”
张咏将小吏带到公堂,拿起笔书写判词:“一天偷一钱,一千天就是一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写毕,张咏走下台阶,挥剑将小吏斩首。
张咏自知处死小吏确实过分,于是上书御史台自我弹劾,请求朝廷处分,朝廷没有处罚他,还夸他正直无私。
立威之后,崇阳县的属官小吏从此都畏张咏如虎。工作规规矩矩,也不敢有丝毫的贪墨之举,整个县衙的风气为之一变。
04、劝百姓改种桑麻
张咏在任知县期间,坚持操守,廉洁奉公,保持君子之道。对外,张咏劝民农桑,秉公断案,实为牧民典范。
当时,崇阳县的许多百姓以种茶为主业,张咏熟读历史深知万一朝廷重拾“榷茶”,必定会导致大批茶农破产。
于是。张咏下令砍伐茶树,让百姓改种桑麻等其它经济作物,百姓们都不解其意,觉得张咏此举是弊政。
张咏耐心劝导说:“ 茶利厚,官将榷(专卖)之,,不如更种他物。”刚开始的时候,茶农们都半信半疑。
不久之后,由于北宋政府缺乏战马,准备用茶叶等物资和少数民族交换马匹,重新开始施行“榷茶”制度。
沉重的茶税让许多地方的茶农因此而破产,崇阳县茶农却改种桑麻,得以幸免,百姓对张咏非常感激。
05、训诫、鼓励农民种疏菜
张咏做崇阳县令期间,有次巡视集贸市场,看见不少农民买菜,心里不是滋味。
于是招呼其中一人训诫道:“城里居民,没地种植,买菜理所当然。你是农村人,家有田地,为何不自己种菜,反而费钱买菜?”
那人回答:“我们没有种菜的习惯。”张咏叫衙役笞了那人一鞭子,当众呵斥道:“回去好生种菜!”此后,那些不种菜的农家都营造菜圃。
崇阳县北峰亭附近,有一大片耕地因缺乏灌溉条件,天旱时歉收严重。
张咏命人在高处开建陂堰,引山川之水流入原野,一次可灌溉数百顷田地,解了老百姓的后顾之忧。
张咏还鼓励老百姓种植蔬菜,特别推荐种植产量高的萝卜,崇阳县蔬菜业大大发展。为了感谢张咏,当地人将萝卜叫做“张知县菜”。
因苏易简的推荐,张咏入朝任太子中允,升任秘书丞、麟相二州通判,不久授任他为荆湖北路转运使。
993年张咏上奏建议罢除归、峡二州的水递役夫,就地转为太常博士。
06、执掌三班,为张永德说情
宋太宗听说张咏精明强干,召他回朝,越级拜任他为虞部郎中,赏赐金鱼袋及紫衣。
十天后,与向敏中一同被提升为枢密直学士、同知银台通进封驳司兼掌三班院。
张永德任并代部署,有个小校官犯了法,被他鞭打致死,皇帝下诏审理他的罪行。
张咏将诏书封缄退还,并且说:“陛下正委以张永德边疆重任,若因为一个小校官的缘故,使主帅受辱,臣恐怕会有下级轻视上级之心。”
太宗没有听从。不久,果然有士兵联合控告将士的事发生,张咏引用前次的事来议论,太宗为此动容并抚慰他。
07、初治蜀地,政绩斐然
994年,四川地区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战事发展迅猛,起义军很快占领了川峡路的大部分地区,甚至占领成都,建国号“大蜀”。
消息传到开封,震惊朝野。危急时刻,除了派兵平叛外,朝廷还派文臣张咏入蜀为知州,协助战事的平定以及蜀地的治理。
(1)鼓励将士平寇
初次治蜀,张咏单人匹马上任益州出任益州知州,这时候王继恩大军已经攻克成都,李顺战死,起义军余部散落蜀中各地伺机而动。
王继恩、上官正统兵攻讨,却停留不前进。张咏用话激励上官正,劝勉他亲自出击,并盛情地陈设帷帐为他饯行。
酒酣之际,张咏举杯对军官们相劝说:“你们蒙受国家的厚恩,没有什么可以报答的,此去正当直抵敌寇营垒,荡平叛贼。
如果旷日持久士气衰落,那么这里就会成为你们的死地。”上官正因此决意出兵深入,终于大获全胜。
(2)厚待起义百姓
当叛军攻城略地之际,民众有很多被胁迫跟随叛军的,张咏下达公文向他们晓谕朝廷的恩德和信义,使他们各自回到乡里。
王继恩气急败坏地前来兴师问罪,张咏说:“前日李顺胁迫民众成为贼寇,今天我将贼寇们教化为良民,不也是可以的吗?”
(3)以米易盐,解决困难
宋军虽然获胜,形势还是十分严峻!战乱让蜀地经济凋敝、盗贼遍地,同时府无积蓄,军粮也只能供应大军半月所需。
军粮不足必然影响军心,一旦有变,此前的战果顿时会化为乌有,蜀中从此弥乱不可收拾。
张咏经过仔细地观察,却发现蜀中食盐价格奇高,粮价却非常低。蜀中许多百姓手中多少还有余粮。只不过粮价偏低,百姓们都不愿意出售粮食。
张咏果断地降低食盐的价格,并且提高粮食的收购价格。百姓们见有利可图,就纷纷出售多余的粮食,来换取食盐。
短短月余时间,张咏就筹集了数十万的粮草,可以供应两年所需,而且此举也解决了困扰蜀中百姓的食盐困难。
张咏伺机上奏朝廷,以蜀道难行,请求免除陕西的运粮差事,与民休息。
宋太宗接到奏折后非常高兴,说:“此前益州大军经常缺粮告急,今张咏上任月余,没有千里运粮就能保证大军所需。有他在益州,何事不能做到?”
(4)处罚王继恩部下,蜀中恢复平静
经过起义军和宋军的轮番攻占后,成都附近出现很多盗贼,一些还是王继恩统帅的宋兵假扮祸害百姓。
王继恩纵容将士们任意抢夺财物,老百姓深受其害,敢怒不敢言。
某日,王继恩部下士卒又闯入民宅掠夺,张咏立即派人抓捕,也不与王继恩打招呼,直接将这些士卒投入井里淹死。
并且告诫属吏,以后有人胆敢侵害百姓,都投入井里处死。见识了张咏手段厉害,王继恩部下自觉收敛,再也不敢胡作非为。不久,蜀中恢复稳定。
(5)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
大乱之后百废待兴,张咏废除旧制鼓励农桑,同时减轻赋税让人民回到乡间劳作。
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张咏还下令拆除侵占水利设施的所有豪华房舍,让更多田地得灌溉之利。
张咏珍惜民力,总是想着减轻百姓负担。如果要兴建工程,张咏总是轮番雇用工匠。
每次徭役都以十日为限,从不多占用百姓时间,工匠们非常高兴。
张咏还修改经商条例,允许西域商人至蜀经商,使四川商贸业日益繁荣,官府大获通商之利。
09、机智应对将士三呼万岁
当时的成都,饱受战火洗礼,人们惶惶不可终日,军心涣散,军纪不振。张咏为提升士气,振作精神,特意提出检阅部队。
检阅部队时,张咏坐于马上,巡行之间,将士们忽然全体向张咏跪下,口中高呼“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口号。
张咏一心为国,并无谋逆之心,但是,他手底下的兵显然被人利用了,如果阴险小人,以此为把柄,状告张咏谋逆,岂不是弥天大罪?
他灵机一动、滚鞍下马、面对开封的方向虔诚地跪倒在地上,纳头便拜,与士兵们一起民高喊:“万岁万岁万万岁”。
他这样做表明了自己对朝廷的忠诚,从而避免了灾害加身。张咏处理政事时,恩威并施,蜀人对他既敬畏又爱戴他。
10、体恤下属,洁身自好
当时宋太宗鉴于蜀地之乱,下达一条不近人情的命令:此后调任蜀地的官员,都不准带家眷上任,必须独身前往。
蜀地官员们思索着在当地纳妾或者请婢女,但他们深知张咏为人刚直,治理蜀地提倡节俭不准铺张。
因此一些官员很苦闷,没有细心的女性在一旁照顾起居官员们经常也不修边幅邋里邋遢。
这些问题张咏都看在眼中,他想只有让蜀地官员解决自身的问题,让他们无后顾之忧,他们才能踏实办事。张咏决定自己先做出表率。
张咏在益州买了几名侍妾,然后请下属们赴宴,请他们前来喝喜酒,属下官员们一看上司都先做出了表率。
他们随后官随后官员们也都跟着置姬妾,请婢女照顾起居,一时间大家都喜气洋洋。
宋真宗即位之后,张咏奉旨进京为官。调任之时,他招来姬妾们的父母,让她们带女儿回家团圆。
同时用自己的积蓄为每位姬妾挑选了佳婿。姬妾们回去成亲之后,再嫁之夫才发现原来妻子还是黄花大闺女啊!
张咏在四年之中一直洁身自好,对姬妾们以礼相待的事情才流传而出,成为当地的佳话。
11、知杭州,对盐贩网开一面
999年四月,朝廷任命张咏为工部侍郎、知杭州。,正逢饥荒,百姓为渡过难关,很多人铤而走险,去偷贩私盐,官府为此拘捕了数百人。
张咏考虑法不责众及官府逼迫到民众没有生路时就会揭竿而起,对朝廷不利,张咏决定网开一面。
张咏对这一帮“走私犯”只简单地训斥了几句,便全部释放了。属官们大都不以为然,向张咏劝告:“若不严厉绳之以法,恐怕难以禁止私盐贩卖。”
张咏回答:“钱塘(杭州)十万户人家,十有八九面临饥饿;要不私自卖盐活命,就可能蜂聚为盗贼,这样对社会危害更大。
鉴于饥荒,权且宽恕他们,等到秋收丰稔,百姓有了粮食,仍以旧法禁贩私盐。”
12、巧断遗产案
张咏做杭州知州时,遭遇了一个青年和姐夫打官司争家产的事。
姐夫拿出岳父的遗嘱,振振有词:“岳父弥留之际,小舅子仅3岁,他老人家命我管理遗产。
遗嘱上写明,待小舅子长大成人后分家产,我得7份,小舅子得3份——白纸黑字、清清楚楚、老人家还特意注明:小舅子如果不服,可呈官公断。”。
张咏看后,默然不语,却叫属下拿酒来浇在地下祭奠他已逝的岳父,随后连声感叹:“聪明,聪明!”。
又向那位姐夫说:“你岳父深谋远虑,他英年早逝时儿子只有3岁,迫不得已才托你照料。
如果遗嘱不写明将来你得7成,他儿子得3成。恐怕为了财产,你早害死了小舅子了,哪里还能等到他长大成人呢?”,
姐夫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张咏当下判断家产7成归子,3成归婿,民众都盛赞张咏英明。
1010年,张咏入朝任给事中、户部使,改任御史中丞。承天节斋戒聚会时,丞相大臣中有酒后失礼的,张咏上奏弹劾他们。
13、再治蜀地,发明交子、兴办学校、
1003年,马知节从益州调任到延州,朝廷讨论选择可以接替他的人。
真宗因为张咏以前在蜀政绩优异,又命他任益州知州,并加为刑部侍郎、枢密直学士,就地升为吏部侍郎。
此时的蜀地百姓凋敝,盗贼满野,时城无居民,库无金帛,仓无见粟,而群孽在外。面对此情此景,张咏写下《再任蜀川感怀》:
官职过身鬓已衰,傍人应讶退休迟。
从来蜀地称难制,此是君恩岂合违。
兵火因由难即问,郡城牢落不胜悲。
无烦苦意思诸葛,只可颁条使众知。
(1)解决粮食危机
为了重振蜀中,张咏先是颁布了赈粜粮法,官府在丰年以固定的价格收购粮食,并按照人口发放粮券。
第二年,如果百姓遇到灾情时则可以用粮券以丰年的价格购买粮食。
(2)发明交子,稳定经济
当时的蜀中还流行使用交子,但是交子是由各家银号独立发行的,由于各家银号的信誉不同交子价值也不同,这极大的影响了市场秩序。
张咏则联系西川转运使黄观铸景德大钱为交子背书,等到景德大钱的数量充足后就联系蜀中最有名望的十六家银号规范交子的价值。
在中国发行“交子”600年后,英格兰银行才开始印制英镑纸币,张咏因此被誉为世界“纸币之父”。
英国伦敦英格兰银行在一个天井里种着一棵在英国很少见的中国桑树,因为制造“交子”所用纸张的主要原料就是桑树叶。
(3)劝青年才俊参加科举,兴办教育
由于文化差异,蜀地的读书人在真宗朝之前的二十年中竟然没有一个进士。
张咏听说了蜀中才子张及,李畋,张逵的名号后就经常和他们交流,并举荐他们三个参加科举。
张咏专门为张及三人应举举行了盛大的宴会和欢送仪式,并赠送入京费用。
三人的登科入仕,对巴蜀地域影响甚大。自此之后,蜀人改变了“不乐仕宦”的传统,积极应举入仕为官。
张咏借此大兴文教,招揽各路学士来蜀中讲学。李畋还举荐自己的同门刘式,张咏让刘式担任州学主主管蜀中文教。
从此蜀中向学之风日盛,入仕之人日多,最为我们所熟知的,便是日后仁宗朝时期的三苏了(苏洵、苏轼、苏辙)。
(5)女子哭而不哀,必有古怪
有一天,张咏在益州巡查,听到一个女子在哭,但哭声里没有哀伤只有恐惧,于是让吏员带到面前询问其原因。女子说:“丈夫暴病而亡。”
张咏觉得事情并不简单,立即派人调查此事。吏员查了很久没有发现。
回到家里后,妻子让吏员仔细查看尸体的头部。吏员听从妻子的建议,发现死者长钉入脑。
张咏听到这个结果后,重赏了吏员,但把吏员的妻子抓来审讯,果然发现妻子也曾以这种方法杀死过前夫,便把两个女子一块斩杀示众。
张咏两度治蜀,共计七年,政绩累然。他的断案能力神乎其神,下属很久不能解决的案件都被他当机立断,结果让所有人心服口服。
当时就有人把他的断案事当时就有人把他的断案事迹编为《诫民集》,雕版刊行。
除此之外,张咏还提倡节俭之风,进一步淳化民心。短短三年,张咏便将这片荒芜的废墟恢复到原本该富庶的模样。
转运使黄观上报他治理益州的政绩,皇上下诏予以嘉奖适逢朝廷派遣谢涛巡视西蜀,皇上因此令他转告张咏说:“有卿在蜀,朕无西顾之忧了。”
14、因病知昇州,深受百姓爱戴
回朝后,再次执掌三班,领登闻检院。张咏中年时脑上生疮,梳洗很不方便,因此请求出任颍州知州。
真宗下令中书将召见询问张咏,将委任他到青社或真定去,要他自选。张咏推辞不接受,于是任命他为昇州知州。
张咏知昇州时,在秦淮河畔、赏心亭下建折柳亭,为送别之所,还破了纵火案,深受百姓爱戴。
1010年春,昇州人民因为张咏任期已满请求留任,被就地转为工部尚书,令他再次留任。
当年秋天,因为江左干旱歉收,授任张咏为昇、宣等十州安抚使,进级为礼部尚书。
15、酷爱读书,劝寇准读书
张咏青年时酷爱读书,许多书他都亲手抄录,边抄边品。当官后的他既不购置田产也不溺酒色,官俸几乎都用来买了书。
累计下来,他的藏书近万卷,除正统的经、史、子、集外,还有医药、种树甚至卜筮方面的书。
关于读书,张咏和寇准有一件津津乐道的事。张咏与寇准是同乡,且大寇准15岁,寇准视他似兄长。
有一次,寇准将去陕西任职,恰好张咏从成都刚回。他去拜访寇准,二人将别时,寇准问张咏还有什么吩咐。
张咏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寇准一头雾水,后来他读《霍光传》,发现书中有“光不学无术”一句,才明白张咏是在暗示他多读书。
15、病重上书,被贬陈州
皇上听说张咏的脑疮病很重,怜悯他,令薛映乘驿车前去代替他回来。
因患疾病没有见到皇上,张咏遗憾不能当面向皇上陈述想法,于是上章争论道:
“近年来用尽国库的储藏,竭尽人民的膏血,兴建无用的土木建筑的费用,都是奸臣丁谓、王钦若导致的。不诛杀他们,无以向天下人谢罪。”
奏章三次呈上后,张咏被调出京城,任陈州知州。1013年,张咏赴陈州途中心灰意冷,写下《晚泊长台驿 》:
驿亭斜掩楚城东,满引浓醪劝谏慵。
自恋明时休未得,好山非是不相容。
15、知陈州,修复蜀府,建望雨台
上任后,张咏开始振作精神,处理政务。他打听城乡名士,询问平民疾苦,探究隐情,他还处理积压未决的旧案,人人信服。
到陈州后,张咏颇有意外之喜。陈州城在湖中,湖在城中,湖光一色,风景秀丽。
西柳湖中有西铭山,有苏子读书台,细雨之时,登山望远,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极具诗情画意。
张咏看到西柳湖西侧有个闲置多年的赵氏私家花园,里面假山洞水,古木参天,清静优雅。张咏便对西园进行复建。新命了“逸园”二字。
园中七亭分别命名为流芳、中燕、流杯、香阴、环翠、洗心、望京亭等,一阁、一堂为冷风阁、清思堂。
他在“逸园”对面,龙湖中建了十八丈高之望雨台,政务之余,张咏常到逸园和望雨台读书休息,在他陈州任上的短短时间内,陈州面貌为之一新。
16、因寇准被迫害,悲伤病逝
公元1015年,张咏得知流放雷州的寇准被迫害致死的消息后,伏案大哭。
他年老体衰,面容枯槁,疼痛难忍,不但行走艰难,连吃饭也很艰难。
但拖着这样的病体,张咏又上谏说:“不当造宫观,竭天下之财,伤生民之命。
此皆贼臣丁谓诳惑陛下。乞斩谓头,置国门以谢天下。然后斩咏之头,置于丁氏之门以谢谓。”
仅10天后,身心俱惫的张咏便郁郁卒于陈州府署官舍。消息传来,陈州百姓黯然神伤,纷纷来为这位刚直不阿的贤相清官送行。
张咏葬于宛丘县,宋真宗感叹张咏之忠诚,赐谥“忠定”。
17、文学成就卓著
张咏的文成就甚高,在宋代就得到了较高的称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所著《乖崖先生文集》12卷,很著名。
张咏张咏擅长写诗,张咏的诗歌多抒发真性情,他的诗博取众家之长,词风简朴,却韵味悠长。
张咏在蜀地写了不少思乡念友、感叹时光易逝和人生短暂之叹的诗歌,情感忧愁低迴,他曾写下《寄傅逸人》:
鸥鹭怜疏野,朝昏绕户飞。
有谁知此意,独立对斜晖。
落叶堆荒径,澄泉照白衣。
圣君方急善,应好下鱼矶。
他的《东门行》借东门抒怀,既表达了对周公、孔子等先贤的敬仰,也流露出自己壮志未酬的苦闷和对现实的无奈:
茫茫六合生万灵,周公孔子留贤名。
伊余志尚未著调,秋风拔剑东门行。
金龟典酒知是谁,逢君使我抬双眉。
眼前万事不足问,要须醉倒高阳池。
他的《幽居》描绘了诗人幽居生活的恬淡与超脱,通过落花、烟霞、风雨等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世事的淡漠:
落花时节掩关初,请绝江城旧酒徒。
满屋烟霞春睡足,一溪风雨夜灯孤。
易中有象闲消息,身外无求免叹吁。
多谢岩僧频见访,欲回流水又踟蹰。
他的一首《劝酒惜别》,诗人先感叹年华易逝,意在珍惜时光,用相聚之乐安慰友人,不要再为怀才不遇而感伤哀叹:
春日迟迟辗碧空,绿杨红杏描春色。
人生年少不再来,莫把青春枉抛掷。
思之可不令人惊,中有万恨千愁并。
今日就花始畅饮,座中行客酸离情。
我欲为君舞长剑,剑歌苦悲人苦厌。
我欲为君弹瑶琴,淳风死去无回心。
不如转海为饮花为幄,赢取青春片时乐。
明朝匹马嘶春风,洛阳花发胭脂红。
车驰马走狂似沸,家家帐幕临晴空。
天子盛明君正少,勿恨功名苦不早。
富贵有时来,偷闲强欢笑,莫与离忧贾生老。
张咏出身贫寒,自幼善击剑,喜欢四处郊游,疾恶如仇,后来发奋苦读,高中进士。他为政四方,刚正廉明,造福百姓。
特别是他两度治蜀,戡平战乱,发展经济,整顿交子并促使其合法化,兴办教育,功高日月。他还擅长写诗,真是文武双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