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的定义是:现在一些90后的年青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目标和希望,陷入颓废和绝望的泥沼而难以自拔地活着,他们丧失心智、漫无目的、蹒跚而行,没有意识、没有约束,就像只能麻木生存下去的行尸走肉。
2016年,一张1993年的“葛优瘫”剧照在网络上爆红掀起了一股丧文化潮流,一时间,“我差不多是个废人了、我想我差不多就是条咸鱼了”这样的“丧”深受年轻人的喜爱。丧茶,仅经营四天就迅速成为网友们的新宠,分手花店、没希望酸奶、PEPE青蛙、长腿咸鱼、马男波杰克等表情包在网络上逐渐活跃起来。这种文化形式用它独特的魅力征服着大众。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喜欢这种“丧文化”呢?首先,现实状况与时代宽容。随着中国高速经济发展已经城市化,青年人发展前景堪忧、固话阶级无力打破、前进道路曲曲折折等现实问题,群体性孤独、习得性无助,已经力不从心。但是透过这种“小确丧”,人们愿意展现自己无力、脆弱、失败的一面。另一面对于这种与中国传统宣扬的主流价值观不符,社会发展了对青年人也越来越宽容了,犯错、颓废已经不是罪不可恕了。其次,大众心理发展,人们不在压抑心性,追求个性发展。比如,复古心理。当今的复古现象十分严重,外到衣服、妆容,内到文化、传统,追溯“丧文化”的源头,魏晋狂士,欧洲的浪漫主义,叔本华的悲观主义,垮掉的一代,披头士,颓废文学等等,多年前的“潮流”被大众挖出来,曝在阳光下。又如,求异心理。现代年轻人喜欢独树一帜,这样好像才能显示我们的不同,“小确丧”就像是我们的奇装异服,显示了我们不一样。还有,这种“小确丧”就像是我们自己灵魂的救赎。我们知道这个世界的善也了解这个世界的恶,当我们无能为力的时候,它帮我们戏虐了这个社会现实,让我们的困境宣泄,然后再重拾行囊,砥砺前行。这就是我们自己的方式。最后,互联网的发展影响甚大。我们身处网络极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手里都有一把麦克风,都有表达的主动性与表达愿望的强烈性。透过网络,我们可以任意表达观点、发表评论,甚至是宣泄自己。而且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某种观点一旦发布,特别是能够引起共鸣的,能够迅速的产生影响。
这种“丧文化”的兴起与社会、个人密不可分,人们通过这种方式得到宣泄,但是要适可而止,不能过度消费这种消极心理,虽然社会弄疼我们了,但还是要充满信心,砥砺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