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代表培训,来到某地大酒店。
很有特色,里面小桥流水、亭台阁楼,两个大水车格外吸睛。
整体背山靠水,面前隔桥的半座山,将阳光阻挡一半,傍晚投射在酒店背靠的山上,恰好一半光明、一半昏暗,让人想起了杜甫《望岳》中的“阴阳割昏晓”之句。
据说这个酒店是我们现任领导当年主政此地时的手笔。
费了这么多心力(很多细节可见当初用心不少),最后仕途还是不尽如人意,目前在我们单位担任的职务,算是低就了。
这是一个县级领导的故事。
还有我们的一个市级领导,在任期间更是大手笔搞了一件大多数都认可的好事,却被邻市的政敌羡慕嫉妒恨,背后向上级打小报告,因一些“瑕疵”而没能得到应得的职位。
每一个大项目中,必然有发起、讨论、评估、裁决、现场调研、进程中检查督促、开始结尾仪式等等,更甚至要经历筹款、挪用等等,需要多少电话沟通、大脑思虑……即便是一把手又怎样,有些事情必须得过脑过心呀,否则下面瞒哄怎么办?
有人说,干大项目那是“有动力”的。诚然,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但整体上这个项目本身还是有利于大多数人的。
但就是这样,还是被一些人嫉恨,或者说是招惹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导致形成了不好的风评,最终就是付出心力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
人生,总是会有些辜负。
想我大学当年,抄了几大本《大秦帝国》的笔记。细细评估,或许这样令记忆更深刻,但耗费的成本更大——很多时间和精力啊。尤其是,那样地努力了,现在还不是没有体现出它的效应。某种意义上便是一种辜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