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匆匆打卡,把这三个问题回答了。回头想一想,打卡还是太匆忙,吴虹校长说着一定要深度思考、好好考虑,我还是缺乏耐性,思考的不够深,想的不全面。
问题一:我该教哪些内容?以
帮助学生更好的适应未来?
教学,教什么?首先想到的时课本知识。这些是孩子们继续学习下去饿基础。
未来,不可逆。并且有些极大的不可预知性。虽然千变万化饿未来我闷不难把握,但是我们可以了解未来的改变方向。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适应未来,我们需要让孩子认识当今社会的主流——网络。
网络是柄双刃剑,是现下很流行的一句话。也都知道网络游戏、网瘾的坏处,但对于网络有利的一面了解的不是太深。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未来生活的方式都趋向于智能化、网络化。
所以我们需要教给孩子的就是:(1)对于网络信息的辨识度(2)利用网络信息的能力。
这两个方面就目前而言,我们就要结合互加美丽乡村大课表进行,带领孩子们网络直播课程。在课程中去领悟网络的神奇,我们坐在教室里就可以全国各地的小朋友一起上课。这是多么的神奇,如果有机会还能上麦,同名师面对面交流。用这种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认识网络、利用网络。
2018年春学段小蜜蜂老师给孩子上的网络课很好。如果没有小蜜蜂老师的课,我们也可以适当的给孩子上一些网络主题班会。出示正反案例,让孩子们认识网络,辨别网络。
问题二:我该如何教,才能更有效?
教学,如何教?肯定会有人说,拿起课本直接去上课就行了。但是我先说,你这样上课,有效果吗?
想让课堂更有效,看着就需要作为老师我们好好的下功夫策划一下。
周二听了《教育信息化2.0带来乡村学校发展的机遇》,里面提到如何做一个“懒”校长、“懒”老师?这样做才是真的有效,才能更好的锻炼孩子的能力。关键是这个懒是何含义?此“懒”不是真的懒。而是把任务下方,放手让孩子做一些自己能够独立完成的事情,不要老师事事包办。
下面我具体说一说到底如何“懒”下去。“手懒、脑不懒”:教学,我们已经从“填鸭式”教育走进来高效课堂的自主学习模式。但是还是有些老师生怕学生做的不够好,对于学生事事包办,对学生“放不开手”。这是就需要我们老师去思考、衡量,哪些事情是学生可以做到的,就让学生去做,比如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时,就放手让学生去合作学习,再比如班里出黑板报,以前都是我写,嫌学生写的慢,浪费时间,都说我写。最近的几次黑板报在班里成立了一个板报组(自愿为主),从设计到动手绘制,到最后完成黑板报,让我眼前一亮,孩子们的想法就是独特,有别于我一个人的想法,比起来更适合学生群体。例如这样的方面还有很多。只要我们肯动脑思考、敢于实践,定能让我们的教学更加的得心应手、有效。
问题三:怎么知道我的学生达到了教学目标,怎么知道我的策略正确而有效?
这个问题我一直想不明白,该如何回答?那我就从简单了说。
首先可以从课堂检测、课后作业中获取一定的信息,了解学生对于课堂学习的掌握情况。七次就是在课下同学生谈心,面对面的做下来交流,与学生同等身份进行对话。让学生敞开心扉的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说出自己课堂上不敢同老师说的话。真正的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到自己教学中策略是否正确有效。
不管什么问题?只要是教学 ,就是以“生”为本的教学,一切的活动、教学内容都是为了学生的思想提升、技能提高做准备。以生为本就要我们用心的设计:
(1)以生为本的课堂,不管是什么课堂,教学一直是主流,知识的传授一直不曾放弃也不能放手。但是教学的方式,我们可以进行调整。课前,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活动,做好充分的情境预设;课中,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该放手让学生做的,老师不要不要事事包办,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从学习方法上锻炼孩子的能力 ;课后,结合教学教学内容,适当的设计一些开放式的作业,让孩子们爱学、乐学、勇于尝试。
(2)以生为本的教学,不但要在课堂中实施,还要在活动中彰显。课堂教学主要还是对于侧重于对于知识的学习,而对于情感的培养也有,但是不多、不够浓烈。所以就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班里学生的情况、重大节日等),开展主题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使情感得到熏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