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中考出现新题型,考试出现新动向。 万维备考教研机构就2021中考预测做了备考讲座,由于昨天有事,没能亲自参加,现在摘录一位老师的笔记,作为学习借鉴,为今年中考复习做准备。
昨天参加了2021中考语文备考会,现将印象深刻的几点内容整理如下:
1.要做“真”阅读,摒弃“假”阅读:摒弃套路化、模式化的教学模式,让阅读在一个个鲜活的文本中进行,不只有“类”的东西,更要有“篇”(个案)的东西。培养学生“异中求同”“同中求异”的抽象能力,概括能力,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阅读。
2.注重辨证性思维训练。比如,议论文阅读,要让学生分清哪是“观点”(带有主观性质的),哪是“事实”(材料)等。
3.培养学生“析”的能力。答题,不能只凭直觉给一个结论,必须要有理性的分析(过程)。比如我在教学《范进中举》时,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为啥吴敬梓在“胡屠户治疯”情节里安排“郎中”而不是别人?为什么作者让胡屠户说出范进中举的原因“不是文章好,而是宗师看你老……”?文中多次提到“文曲星”有何用意?吴敬梓(作者)为何安排“报录人”“出主意”(用巴掌为范进治疯),而不是别人?吴敬梓将治疗范进疯病的药方改为胡屠户的一记耳光,有何用意?
4.要注重知识的系统化传授。达到这一目的的最好办法是:教师对每一个教学活动进行有质量的活动小结。还可以是把每个发言同学发现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归纳,形成知识体系。
5.教师的教学标高不能低于教材。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办法是:用好教材上的“阅读提示”“课后习题”等。
6.上好阅读教学的前提是:教师对教材的高质量的品读。
7.教师要创造性地利用教材:把教材当作教学资源,深入挖掘、利用,最终体现在对阅读教学的“问题设计”和“活动设计”上。
8.语文学科教学难,难就难在别的学科是提供了教学内容,而语文学科只是提供了教学资源。
9.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作为一种新的题型(20年中考首次亮相),必将对老师和学生带来新的挑战。











网友评论